每天一早,内蒙古乌审旗牧民巴特尔都要在自家门前的苏力德祭坛前点燃柏枝、檀香,朗诵《苏力德颂》,祈祷在新的一天里幸福安康。和巴特尔一样,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审草原上的牧民,将苏力德视为平安吉祥和家族兴旺的象征。
苏力德(即成吉思汗军徽)是蒙古族崇拜英雄、祈祷平安的象征,也是草原牧户特有的标志。乌审草原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有知名的查罕苏力德、哲别苍缨苏力德、库图克台黑缨苏力德等,为数众多的蒙古族牧民在这里设坛祭祀苏力德,形成草原民族特有的苏力德文化。
在乌审草原上,还可以看到不少圆锥形的堆积物,有的用石块堆砌,有的用干柴、柳枝捆扎,这就是敖包。早先,草原游牧民族将敖包作为祭天、祭地的神圣祭坛。随着时间推移,敖包祭祀演变成了一种神秘的原生态文化。
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文化是乌审草原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里素有“歌海舞乡”的美誉,这里的人能歌善舞,并能“以歌养心、以舞养身”。
“苏力德文化、敖包文化、民族歌舞文化都是乌审草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必须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乌审旗旗委书记包崇明告诉记者,这个旗自200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旗县中率先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旗以来,一直在为保护传承草原民族文化而努力。
丰富的草原民族文化被开发成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乌审旗以文化产业为支撑,深入挖掘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其精品旅游线路被纳入内蒙古自治区4条精品线路范畴,乌审召和巴图湾旅游区被评定为3A级景区,不仅吸引了大批游人,也带来了丰厚收益。
良好的草原民族文化氛围和独特的沙漠腹地自然人文景观,让乌审旗的人气指数不断攀升。乌审旗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苏立德文化之乡”“中国·鄂尔多斯歌舞之乡”和“中国·蒙古族敖包文化之乡”,近日举行了揭牌仪式。
据介绍,乌审旗政府正计划通过经济补贴制度,对草原民族文化传承人进行生活补贴,并通过影视作品、节庆活动、建民俗博物馆、建民族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创作文艺作品等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为草原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资金保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