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平君:故剑情深,南园遗爱(二)

家乡区县: 渭南市富平县

由于刘病己打小就才智过人,博通经术,加之身材槐梧,又生性平和,他的那位恩人,也就是出钱供他上学,然后又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他成长的掖庭令张贺,曾经想把自己的亲孙女配与他为妻,然顾虑到他毕竟戾太子之孙,大汉王朝的“政治犯家属”,终怕日后有所连累,便自己作主另外替他订了一门亲事,女的乃是张贺属下一位叫许广汉的千金。

那位许广汉老人跟司马迁一样,本是一名宦官。在成为宦官之前,许广汉跟从过昌邑王刘髆任郎官,一次,从武帝去甘泉,因误取皇上的鞍子,被弹劾为盗窃判了腐刑。腐刑结束以后,就在监狱里当上了看管宫人的差人。许广汉一生人只得那么一个宝贝女儿,女儿名叫许平君。说起来许平君小姐,跟她那位长命百岁的未来媳妇王政君颇有些相似,都是幼年时曾经订过婚,许配的人家或者终究无福担待,于是过早的夭折,成全了一段命里姻缘。

许广汉与张贺本为上下级,彼此又是老友关系。一次,两个人在一起喝酒,酒意正酣之时,不知不觉聊起了各自的儿女之事。张贺问许广汉:

“广兄,听说您有一个女儿?”

“是啊,叫平君,原先许给内谒者令的小儿,不料,那小子前年夭折了,如今这Y头眼看就满十五了,正愁没个合适的人家呢?”

“哦。。。若您老兄信得过的话,我替您张罗一个,怎么样?”

“那敢情好呀,只是不知道是户什么样的人家?”

“他呀,他可不是寻常人,他就是那位叫刘病己的皇曾孙呀,您看怎么样?那小子可是知书识礼之人,打小咱俩就一块儿看着长大的呀。”

“啊,那。。。成吗?”

许老汉本来也心存犹疑,虽说那皇孙血统高贵,终究系废太子一脉,身份地位不比庶民高贵。可一考虑到自己也不过是一区区宦官,门庭华贵之人,谁又看得上自己这样的人家。于是乘着那点酒劲,许老汉当即与张贺敲定了这门婚事。

说办就办。张贺一回去立刻把这喜讯告知了刘病己。刘病己这年刚满十六岁,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正值“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年纪。适逢这等人间美事,又是自己的恩人张贺好心促成,自然不会抗拒。于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吹吹打打的一番忙碌之后,孤儿刘病己,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冷漠人间,从此总算有了一个安稳的家。

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物质生活的匮乏并没有影响两个年轻人追求幸福的心情。爱妻平君虽貌不惊人,然胜在性格温婉,兰心蕙质,善解人意。更重要的是,自嫁过来以后,无论苦也好,甜也罢,她都是那么死心蹋地的,一心一意的爱着,疼着自己这位饱经风霜的苦命丈夫。有了这个温暖而可人的佳人,从此,无论是春夏秋冬也好,无论是刮风下雨也好,他刘病己再不是一个人孤苦零丁的活在这世上,他也有了一个人对他不离不弃的牵挂,这种温馨浪漫的最初,或者它并不一定就叫做爱情,可它是那么实实在在的予人以温馨与美好。

一年以后,也就是公元前74年,这位秀美温柔的平君夫人更是为丈夫刘病己产下一子,此子取名刘奭,刘奭亦即日后的汉元帝。

这一年,汉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年仅二十一岁的昭帝刘弗陵不幸薨逝。昭帝乃是武帝与钩弋夫人的幼子,当年,武帝杀母立子,年仅24岁的钩弋夫人活活给逼死了。武帝去世以后,八岁太子刘弗陵正式登基,是为汉昭帝,遵照武帝遗诏,霍光辅政。不久,霍光将自己年仅六岁的外孙女上官小妹许与小皇帝为后,为让皇后上官小妹独获专宠,霍光以皇帝体弱多病为由,出面干涉后宫,然而,或者年龄太小,直到昭帝去世,小皇后都没能替昭帝生下个一男半女。小皇后成了小寡妇,小寡妇成了史上最年轻的皇太后。

由于昭帝生前并无遗下子嗣。大将军霍光等人迎立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刘贺继位,不料刘贺仅仅在位二十七天,就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霍光以其不堪重任为借口,突然发动政变,与大臣奏请14岁的皇太后下诏,于8月14日废黜了他,并亲自送他回到封地昌邑。

这一年,曾经在监狱中力保过皇曾孙的邴吉早已成了霍光的亲信属僚,他为人深沉忠厚,霍光对他十分器重。邴吉这些年来,一直不曾忘记那位可怜的戾太子遗孤,恰刘贺被逐,邴吉忙向霍光大力推荐,他说刘病己“通经术,有美才,行安节和”。霍光十分相信邴吉,同大臣们商议了一阵,于是,便将这事决定下来,上奏太后。

洪福齐天,吉星高照,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做了十八年孤儿,刚刚喜得贵子的刘病己,突然一顶皇冠从天而降,没砸中别人,恰好砸中了自己的的头。从此,这位饱经沧桑的少年,一夜之间变成了九五之尊的皇帝,当他自己个儿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他就被霍光等人,奉迎进宫。

七月,举行完登基大典。史称汉宣帝的刘病己做了皇帝后,为让百姓避讳更容易,正式改名为刘询。另外,他还办了一件顶极重要的大事,那便是立即着人将发妻许平君以及儿子刘奭一并接进皇宫,平君进宫即被策封婕妤。

这时,权倾朝野的大将军霍光为了更好的掌控新皇帝,便马上将自己的小女儿霍成君也送进了宫。同时更暗中发动一些公卿联名上书,请求皇帝刘询策封霍成君为后。毕竟平君夫人乃罪官之女,又贱民出生,哪比得上家世显赫的霍成君?何况,倘立成君为后,于君于臣,乃是一件双赢之事,权臣需要巩固骄宠,新君需要站稳脚根儿,没有人会觉着聪明一若汉宣帝,群臣都能想到的事,他不可能想不到。

这时的刘询,刚刚登临皇位,屁股都还没坐热,便开始遭遇皇帝与权臣的强势较量。

这是一场并不对等的较量,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刘询不过是继刘贺之后新走马上任的挂牌皇帝,并不比葛优在《让子弹飞》里买那县长地位更夯实。而霍光却是雷不打动的黄四郎,除了大汉王朝的旗号,朝政差不多全部掌握在霍光手里。以他当时当日的地位,他有能力废掉刘贺扶持刘询,也并不是没有能力再来一次除旧布新。其实,或者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终霍光之一生,刘询对这位老臣一直都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然而,唯有一件事,刘询断不依顺他,那就是策立皇后的这件事情,刘病己说什么都不肯做出妥协。

就这样,在一片沸沸扬扬的议论声中,一转眼,就到了冬天。这一天,大汉王朝的朝堂上,忽然落下一道莫名其妙的圣旨,圣旨乃是宣帝刘询颁下的,圣旨的大意是说:“在朕贫寒之时,曾经喜欢过一把古剑,现在朕十分想念它啊,众位爱卿有没有办法替寡人把它找回来呢?”(“上乃召求微时故剑”——《汉书》)。这就是著名的“故剑情深”的出处。

这是一道浪漫而又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诏令。所幸大汉王朝的班子里,并不个个都是浪得虚名。于是由这把遗失的故剑开始,有聪明的大臣开始联想到故人,正所谓““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呵。。。这句话产自光武年间,放在这儿早了一点,但循其意好了。)小皇帝连旧时遗落的故剑都如此用情致深,又何况那位与之甘苦与共的结发之妻呢?

虽说这时候霍光一门专权霸势,不过大雪压不垮青松,任何恶劣的环境之下,都会有那不畏强权的诤臣。于是经过一番直言力谏,朝堂上主张立平君夫人为后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小皇帝那张少年老成的脸开始微微含有笑意。终于,众望所归,这一年,平君夫人以绝对完胜的呼声入主后宫——成为宣帝一朝的皇后主子。然而由于霍光等人的从中作梗,皇后父亲原本应该晋级为候,却只能委屈的封了一个“昌成君”。

但是,由此,故剑情深的浪漫典故开始广泛流传,它象一道温暖的亮色,照亮了西汉王室的冰冷夜空。

尽管当时并没有任何的史藉,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记载过,在相识的最初,这个落难王子曾对那位贫女许下过怎样的海誓山盟,但是,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用强大的事实,诠释了婚姻与爱情的真谛。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一种最真正的爱情,没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缠绵悱恻,没有“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宏伟誓愿,更没有“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懊悔与指责。。。在这整段故事里,其实有的只是一个平凡的丈夫,有的只是他对妻子爱的百分之百的坚定。

可是这样朴实而真挚的人间暖情,它注定敌不过宫廷静水流深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因为这里不是民间,这里不是家园,这里更不是他们夫妻恩爱苦也甜的清平乐园。这里是皇宫,是汉家宫阙,一入宫门,深似海,不管你愿不愿意,这里有你永远都理不清逃不掉的宫廷恩怨。

三年以后,平君夫人终于在一次阴谋与诅咒中不幸遇难,死时不到十九岁。肇事者正是首辅大臣霍光之妻霍显。平君夫人再度怀孕,产下公主,霍显即命御用医女淳于衍于皇后的滋补汤药中加入了附子,许皇后服用不久果然毒发身亡。

宣帝悲痛欲绝,追封她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这就是著名的“南园遗爱”典故来源之处。

然而,为了顾全大局,平君去世以后,宣帝隐忍不发,并未公开彻查此事。同时,他还让霍光之女霍成君如愿以偿坐上后位。而他自己则更加的励精图治,勤俭治国,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深查民间疾苦,使得大汉王朝在他的亲政之下,终于迎来了又一个著名的“中兴时代”。

几年以后,霍光去世,宣帝高调祭慰亡妻,加封国丈许广汉为平恩侯,策封刘奭为太子。宣帝这样的决定无异于断绝了霍皇后一门的全部希望,果然,宣帝的决定再次激怒了野心勃勃的霍氏夫人霍显,这位心肠歹毒的老妇人先是铤而走险,与霍成君皇后密谋毒杀太子,终未得手,再后来干脆孤注一掷发动未遂政变,终致灭族。看在多年夫妻情份上,宣帝并未对霍成君赶尽杀绝,只是将她颁令废黜,迁出皇宫,从未央宫放逐至上林苑的昭台冷宫。她在那里幽居十二年之久,又被宣帝禁闭在云林馆,最后自杀。

刘询终于在既不影响政局的前提下,用自己的方式给发妻平君报了仇。而发迹于武帝时期的霍氏一族终至覆灭,原先囤积于权臣手中的权力,完全回归宣帝手中,汉宣帝最终确立了他对皇朝的绝对统治。

这就是那段”故剑情深,南园遗爱”的全部故事,这段故事不仅彰显了正义,它更主要彰显了爱情,一种平淡的,却又旷古绝伦的夫妻之间的爱情。

621雨忆(2014-11-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