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政治经济

家乡区县: 孝感市汉川市

2012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2亿元,同比增长13 . 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5亿元,同比增长23 . 1%;财政收入10 .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 . 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 . 7%、31 .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 . 6亿元,同比增长31 .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 . 4亿元,同比增长14 .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0亿元、贷款余额1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 . 4%、22 . 6%;实现外贸出口6758万美元,同比增长27 .1% 。
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以发展产业集群为重点,新型工业化取得新成效。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投入近2 亿元用于园区路网、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壮大集群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三大园区聚集规模以上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企业分别达26家、106家、28家,三大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82%。规模企业比上年增加 32 家,实现总产值149.5亿元。完成技改扩能投入11亿元,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国家免检产品2个。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关闭了14家小造纸厂,汉川电厂开始安装脱硫装置,新河污水处理厂动工建设。川宇等国有企业改革煞尾工作扎实推进。
新农村建设稳步开展。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实施镇村规划编制,完成12个乡镇场总体规划、79个中心村建设规划。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三品”认证取得突破性发展,马鞍荸荠、福源食品等35个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温氏无公害养鸡”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我市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建设的畜牧大市(县)。完成刘家隔、麻河高产农田建设项目和杨林十垸土地整理项目,新增高产农田4.9万亩,汉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大力推进通乡、通村公路、“一建三改”建设,“清洁乡村”工程全面开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农业服务体系新机制逐步完善。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共引进资金12.8亿元,引进过千万元项目81个,过亿元项目7个。引资规模和质量明显提高,引进了亨威铝业、银鹭食品、克明面业、三江乳酸等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或启动。脉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送电,汉正服装工业城初具规模,武荆高速汉川段、一级公路、汉川公园建设进展顺利。汉川电厂三期有望今年核准开工,汉宜高速铁路、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
——财税金融大幅增长。坚持依法治税,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为历年之最。金融业不断发展,全年各项存款余额5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6亿元、2.4亿元。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我市再次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称号。
1997年跻身全省“十强”。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汉川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各项事业整体推进的一年。全市实现地区GDP生产总值196.6亿元(位居湖北全省县域经济前十名),同比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6亿元,同比增长27%;财政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同比增长48.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1亿元,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39元,同比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6560元,同比增长17.2%。
农业
汉川农业基础雄厚,已建成40万亩优质粮油、25万亩双百棉、40万亩蔬菜、30万亩水产养殖基地,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优质猪、水产品出口基地和全国水产产业化示范区、江汉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市),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试点县(市),甲鱼、鳜鱼、毛蟹、刁莲、莲藕等名特优水产品饮誉海内外,成为全国大中城市的“活鲜库”。2005年,全市蔬菜、家禽、水产品产量分列全省一、二、三位,被列入全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范围。拥有达利食品、福源食品、温氏集团、大地公司,银鹭集团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刁汊湖绿色水产公司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汈汊湖”莲子、“巨龙达”黄花、“富硒”莲藕等9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
工业
工业初具规模,民营企业发展强劲。形成了以50家企业为主体的重点骨干企业群,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6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汉川到14家,过千万元企业116家,工业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十强”。民营经济凸显主体,实现了三个90%,即改制企业民营化率达到90%以上,民营经济约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0%,创造的税收约占市级工商税收的90%。块状产业生机勃勃,以“一线三区”为重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块状经济,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市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省级开发区。马口镇被评为“中国制线名镇”。精品名牌不断涌现,有80多个产品达省优、部优标准。“福星”牌钢丝绳、“达利园”牌食品获中国名牌称号,福星科技、永和安门业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企业,“福星”牌子午线轮胎用钢丝帘线、“永和安”防火防盗门、“山乡”牌腊八豆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永和安”、“童宝”、“鱼鹤”等品牌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受到国家科技部表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把市经济开发区建成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融入武汉城市圈步伐加快,“回归创业工程”顺利推进,被评为全省回归创业先进县(市)。
商贸繁荣活跃,三产业汉川迅猛发展。融入武汉市“一小时物流圈”,仓储超市、连锁店、精品店、专卖店等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现有各类商业网点4.1万个,建有三星级宾馆1座,二星级宾馆2座,中高档宾馆12个,其它小型餐馆、旅店近千个,融食宿、娱乐于一体。汉川市天赋“旅游胜地”景色。乌龙山、龙门山、蔡家嘴、神灵台、城隍台等古遗址星罗棋布;仙女山、沥山、上色湖、白石湖、黄龙湖、汈汊湖等风景区风光旖旎,水阔鱼跃,荷花香溢,景色如画,意境天成,是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之胜地。2005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亿元,增长12.2%;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6.5亿元,可比增长11.7%。
生活环境
人居环境舒适和谐。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10万门程控电话和现代通信网络直通世界各地,农村人均占有电话量位居湖北省(县)市第一位。总投资2亿多元的农网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城网改造基本完成,生产生活用电保障供给。新建了祥和花园、西湖苑、涵闸河特色一条街等商居建筑群和仙女山公园、体育馆、游泳池、人行天桥、第三水厂、汉川公园等公益设施,建成了白云大酒店、汽车客运中心、广电大楼等一批标志性建筑,霍城游园、火猴山公园等一批休闲游园正在建设中,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水乡园林特色初步显现。修建和改造了霍城大道等50条主次干道,城区面积从改革开放前的4平方公里扩大到16平方公里,拥有1、2、3、5、6、7、8等七条贯通全城,连接城郊的公交线路(其中7路到达沪汉蓉高铁汉川车站,8路到达马口镇区),汉川开始了跨江发展,滨江园林城市形成,中等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加快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被评为湖北省卫生城市,汉川已素有武汉后花园之称。汉川投资环境宽松优惠。工业园区配套设施齐全,基本实现“六通一平”,载体功能明显提升。软环境“磁力”日趋增强。鼓励客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不断规范完善。“两条隔离带、四大中心、‘六制’管理”的服务体系使客商在汉川安居乐业。2005年被评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对外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与美国马丁尼兹市、福建长乐市、山东即墨市等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已成为国内外客商广泛投资、发展贸易的“黄金宝地”。

Lnavy(2014-11-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