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大钟楼

家乡区县: 广东省恩平市

 

恩平恩城锦江河畔的大钟楼原先是恩平县公立图书馆,是恩平有史以来第一间图书馆。因该馆楼顶装有一个大钟,故人们习惯称之为“大钟楼”。
大钟楼于1929年3月动工兴建,至1931年建成,历时两年。它的筹建经过和建成后的波折,至今已鲜为人知。
上世纪20年代初,拥有20多万人口的恩平县,没有一间书店,更没有图书馆。当时只有恩城南阜街(今中山西路)一间私人开的“杏元倌”笔庄,经营毛笔、字格、练习簿,兼卖木鱼书(唱本)。全县学生所需的教科书,全要委托“巡城马”(水客)往广州购回。
1928年下半年,黄子聪到恩平任县长,邑人吴立璜向黄子聪倡议建图书馆。黄子聪口头表示同意,却以地方财政收入困难为由,建议由地方人士集资促成此事。吴立璜认为创办图书馆,乃普及文化、提高民智之举,决心承担此项艰巨任务。经多方商议,恩平县图书馆筹备会成立了,众人推举吴立璜为总经理,吴友文等人为副总经理,梁菊东为文书。
筹建图书馆的消息一传出,立即引起街谈巷议,各界人士无不拍手称好,寄予殷切厚望。吴立璜肩负重任,积极开展筹备工作。根据图书馆的规模做出预算,需白银25000元,拟通过向海内外同乡募捐和全县各祠堂捐献等办法筹集。此计划经建馆筹备会众人讨论通过后,由文书梁菊东起草募捐倡议书,向海内外同乡发动募捐。3个月后,募得白银8000余元。捐款最多的为白银500元,最少的也有100元。所得捐款与预算相差甚远,为此,筹备会再次邀集吴、粱、冯、郑等近20姓耆老商议,同时讨论图书馆选址问题。商议后决定依据堂产按比例摊派捐款数目,限一个月将款缴齐。馆址则定在城垣南门口,靠近锦江河畔的两个晒场,向晒场业主南阜街汇元亨油店老板吴述芹购买。
会后,各姓踊跃行动,依期凑足白银25000元。接着,筹备会聘请设计师张日光绘制图书馆的蓝图,由广州市建筑工程师张信记承建(此二人均为恩平县黎塘人),工程总投资共白银23000元,工程依期开工。
大钟楼于1929年3月动工兴建,翌年年底竣工,历时两年,整座建筑为钢筋水泥混合结构,形如一个“凸”字,楼顶竖一约7尺高的避雷针。“凸”字两侧各建小凉亭一座。天台正中筑一小室,室内绘有1917年孙中山先生任海陆军大元帅戎装巨幅画像(大跃进时已毁)。小室为安装大钟之用,室内有窗,是四面开的钟楼。
这座建筑在当时称得上颇具规模。它突破了恩平传统的建筑模式,完全是一座西洋风格的“洋楼”。遗憾的是,因工程费用超过了预算,整座建筑建成多年,却一直没有安装大钟,大钟楼名不副其实。后来只好在安装大钟的位置下边,塑了“高瞻远瞩”四个大字,其含意不止于在此登高可远眺恩平风光,还含有勉励人们要眼光远大,顾全大局之意。

http://wm23.cn/juno815网络营销能力秀


http://www.weibo.com/u/1964477915微博


http://www.wutongzi.com/uc/47726386.html梧桐子


http://blog.sina.com.cn/u/1964477915博客

6u1uun2(2014-11-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