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区之赵佗先人墓名播港粤

家乡区县: 石家庄市新华区

  新华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毗卢寺明代贴金壁画驰名中外,新华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毗卢寺明代贴金壁画驰名中外,赵佗先人墓名播港粤,大石桥、解放纪念碑、正太铁路总工会旧址见证了石家庄解放的历程。,大石桥、解放纪念碑、正太铁路总工会旧址见证了石家庄解放的历程。

  赵佗(约前240年-前137年),汉族,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中国河北省正定县)人,秦朝著名将领,南越国创建者。赵佗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前203年至前137年在位,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50万大军平定岭南。屠睢因为滥杀无辜,引起当地人的顽强反抗,被当地人杀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并和赵佗一起率领大军经过四年努力,于前214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数十万军队进取岭南,由于受到当地越族土人的顽强反抗,秦军屡遭败绩,将领战死。秦始皇遂又令其将领赵佗辅佐主将任嚣率数万水师南下增援秦军平定越地。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赵佗任龙川县令。赵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赵佗既致力防范越人反抗,又采取“和辑汉越”方针,极力安抚越族。他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汉越同化;又上书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居南越以传播中原文化。

  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

  经过多年征战,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并平定了中原包括项羽在内的其余军事势力。而此时的中原,已经兵乱多年,百姓生活劳顿困苦,所以刘邦决定不用军事剿灭的方式来对付南越国。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

  公元前195年,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并向朝廷称臣奉贡。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刘邦成功的通过和平的方式,使得赵佗归顺,没有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

  始此,中原地区的铁器等生产资源及技术源源不断引入南越国,启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他重视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下历史伟业,成为一代伟人。从任嚣、赵佗开始,岭南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发展冶铁业,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历史上许多赞颂赵佗的诗篇,表明了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他又对任嚣所建的番禺城作扩建,城周达十里,被称为“佗城”,成为后代广州的中心地区。他努力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从而促使广东地区文化经济在秦末汉初年间稳步发展。

  汉高祖死后,吕后临朝,开始和赵佗交恶,并发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区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 赵佗公园一隅禁令。赵佗与吕后当政的汉朝中央政权关系一度紧张,汉越矛盾激化,吕后随即派遣大将隆虑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赵佗觉得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汉朝的另一个藩属国,位于南越国北部,现湖南省境内)来吞并他,于是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打败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

  这时的赵佗凭借着他的军队扬威于南越一带,并通过财物贿赂的方式,使得闽越、西瓯和骆越都纷纷归属南越,领地范围扩张至顶峰。赵佗也开始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对立起来。

  前179年,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

  陆贾到了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被再次说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仍称“南越王”,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又修好始昔,维护了岭南的社会稳定。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象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

  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南越王赵佗去世,享年约一百余岁,葬于番禺(今广州)。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公元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

  南越国自公元前204年建立至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历五代,共93年。

  公元前137年,赵佗病逝,享年逾百岁。

  秦始皇接着在岭南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任嚣被委任为南海郡尉。南海郡下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故赵佗被委任为龙川县令。赵佗到龙川(今龙川县佗城镇)上任后,采取“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并上书秦始皇要求从中原迁居50万的居民至南越,加强汉越的民族融合。 赵佗如何对南越国的广大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实际统治;是摆在赵佗面前的关键问题,这方面,赵佗是有独创性和取得成功的。

  在政治上,实行郡国并行制,仿效汉朝制度,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并实施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确保政治上的有效控制和实际统治。

  在军事上,设立将军、左将军和校尉制度,又分为步兵、舟步和骑兵,对号称“带甲百万有余”的军队实行有效指挥和控制。

  在经济上,推广使用铁农具和耕牛,改变以前的“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耨”耕作方法,大量发展水稻、水果和畜牧业、渔业、制陶业、纺织业、造船业,并发展交通运输和商业外贸,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在文化上,首先是汉文字的使用,《粤记》说“广东之文始尉佗”,出土文物发现不少汉字。百越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越舞和汉式舞。还有编钟、铜乐器和各式饰画、壁画等。

  在民族政策上,赵佗实行“和辑百越” 的政策,提倡汉越通婚,尊重越人风俗,促进融合和社会和睦发展。

  从大量的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说明,南越国是岭南文明的奠基时期,赵佗创建南越国使岭南社会经济实现飞跃式的跨越发展,使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的分散的部落统治,一跃跨入封建社会的有序发展,为今后的历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他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人。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

  河北省正定县:汉高祖时为恒山郡真定县(治所在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村),赵佗的出生地。

  赵佗先人墓地:汉文帝派人修建,在今石家庄市新华区赵陵铺镇,2006年重修为赵佗公园。位于石家庄市赵陵铺镇的赵佗先人墓原有72座墓冢,蔚为壮观,“获鹿八景”中,“烟树苍茫锁赵陵”就形象地反映了昔日赵佗先人墓的景色。由于年代久远,赵佗先人墓遭到严重毁坏,现仅存主墓一座。墓呈南北走向,长50米,宽7米,墓顶南北隆起,呈马鞍状,有清代墓碑一方,上书“西汉南粤王赵佗先人之墓”。1956年9月被列为石家庄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7月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的个人主页网址:     http://abc.wm23.com/zhuli4542

我的新浪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2185161213

我的家乡网址:   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shijiazhuangxinhua.html

。Extreme(2014-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