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和涞滩古镇、鹫峰峡漂流的渊源
编辑
1920年8月27日清晨,清脆的汽笛声划过重庆朝天门码头上空,‘吉庆’号轮船起锚远航。人群中,一位刚满16岁的少年踏上了远赴法国的求学救国之路,仗剑走天涯,从此开启了一段影响亿万中国人命运的传奇人生…
川人不出川,充其量就是蜀中王。川人出川惊海内,古时出川仅有北出剑门,南出夔门两条道路,而1919年,我国改革开发的总设计师——倍受敬爱的小平同志正是从广安县东门口码头,乘船顺渠江而下,南出夔门留洋求学救国。
上世纪初的渠江两岸树木葱郁茂盛;湍急的水流、终日不停的川江号子激励着游子炙热的报国情怀。顺江南下的木船行至合川县境内,初次远行百感交集的少年邓小平来到木船的甲板上举目远眺,不禁吟到当年同出夔门而名满天下的诗仙——李白的诗句:
峨眉山月半轮秋,引入平羌江水流
野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