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灏,男,汉族,1926年12月出生,广东电白人,高中时在高州中学就读后来中山大学毕业,1947年10月参加革命,1949年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广东省副省长、深圳市市长,深圳市委书记,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
李灏(1926年12月—),1926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人,中山大学毕业,中共党员,高中时在高州中学就读后来中山大学毕业,1947年10月参加革命,1949年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桂边纵队营教导员。建国后,历任电白县人民政府科长,国家计委农林局、国家经委农林局组第,国家建委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工交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建委研究室主任、副秘书长,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经委委员、秘书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广东省副省长兼深圳市市长,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深圳市市长,中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灏是上世纪80年代至九十年代锐意改革的政府官员的代表性人物。1985年自国务院副秘书长调深圳工作的李灏,是深圳特区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市委书记。在20世纪80年代,他一手推动特区的进一步思想解放和改革进程。在历时半年多于11月30日揭晓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相关评比中,他以高票当选人物评选最高奖项——“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杰出人物”,并获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2007年8月荣获推动中国证券市场杰出贡献人物。[1]
他的改革意识和施政智慧使得深圳一直很“特区”,担负了起改革的试点和开放的窗口双重功能。
李灏在担任深圳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大力推动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现任深圳市政府高级顾问,并于2005年组建深圳特区经济研究会,任会长。曾经在1992年全程陪同邓小平同志南巡。
精彩语录
“有了改革权限当市长才有点意思”
1984年深圳推出工资改革方案,改革了劳动分配制度,可是广东省认为标准太高了,要求停止执行,这说明改革也是可以否定的。我就问,“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不能这可以改那不可以改,可不可以突破现行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他点头同意。有了这个权,我觉得来深圳就有点意思啦,否则一点意思没有。
“建深交所是先生孩子后领结婚证”
我们说的是集中交易,是“试业”,没用“正式开业”这个词。上海证券交易所是12月15日正式开业的,我们是12月1日试营业的,也没搞仪式。可以说,深圳的证券市场是先生出“孩子”后领“结婚证”的。
“深圳应多点危机意识”
李灏说,深圳应该牢牢抓住“改革试验田”的定位,要有勇于试验的自觉。而且,深圳对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总结还不够,应该多一些总结,多一些危机意识。
一个改革者 一个明白人
特区招牌不能丢
1993年4月,李灏从深圳市委书记岗位上退下,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第一副主任(正部级)。他分工主要抓立法工作。八届人大期间,财经委员会负责证券法、银行法、国有资产法、破产法、期货交易法等10部法律起草工作和几十部法律草案的审议工作。
2004年9月,李灏经中央批准离职休养。李灏说我干了几十年,年事已高,要开始做一个清闲人。其实,他离休后依然忙碌,非常关注深圳的发展。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特区内外一体化、深港合作、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大学城建设等,都是他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李灏离休后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对经济特区的发展历史进行全面的回顾和科学的总结,既对历史负责,也启示后人。在李灏的倡导下,经深圳市委批准,深圳经济特区研究会于2005年12月正式成立,李灏担任研究会第一任会长。他对深圳特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曾风趣地对特区研究会的同志说,“你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守住特区,别把特区搞丢了”。
在改革开放30年历程中,深圳无疑是中国最传奇的城市之一,李灏也无疑是传奇的人物之一。2008年11月,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举行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论坛及评选活动”,李灏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杰出人物和30名社会人物。这是对李灏当年改革实践的公正评价。李灏获悉这一消息后谦虚地说:“虽然是我个人当选,但实际是对深圳这座改革城市的肯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