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东巴文化(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祖先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生活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

东巴,即东巴文化,也指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东巴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文化包括图画象形文字,包括东巴经还有东巴画,东巴舞蹈、东巴音乐,还有东巴的各种道场就是祭祀活动,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质的很多内涵在里头,所谓东巴文化就是指的这么一个文化体系。 东巴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纳西族,自称“纳”,“纳西”,“纳汝”。晋、唐史籍称“摩沙”或“摩些”。分布在云南丽江、中甸、维西、宁蒗及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地。语言属汉藏语系或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族主要聚居地云南省丽江,为国内惟一的纳西族自治县。这里的自然景观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丽江古城,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独特而丰富的纳西族东巴文化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概述

东巴教是在纳西族古老原始宗教基础上吸纳借鉴藏族本教一些仪轨而形成的纳

 

东巴教

西族的宗教。东巴教经典以象形文字记录,是迄今还“活着”的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东巴经典《圣祖丁巴什罗传》载:丁巴什罗的故乡是有白天白地,白山白海的地方。这个传说无疑指今中甸三坝乡白地村白水台的风景特征。据考证,纳西族是氐羌人南迁而形成的。东巴文是南迁到中甸白地一带后才产生并在“白地发扬而光大”,因此各地学者一致认为白地是东巴教发祥地。白地还是东巴教圣地 ,东巴经师遵守这样一个规则 :“没有到过白地的东巴,不算真东巴”。因此,在迄今为止二百五十年内不断有周边各地的东巴教徒前来朝圣、学经、练艺。各地教徒到白地更主要是为朝圣。

东巴经所载东巴教第一圣祖下巴什罗到白地后创造东巴经文(即东巴象形文字)及东巴教。另外被誉为另一个东巴教圣祖的阿明什罗是土生土长的白地人,至今其后人尚居住白地。在白地,有关东巴教门生故旧发源地的有三处。

 

白水台

坐落于白地峡谷西端的华泉台地。是一个由地下水和碳酸钙发生光合作用形成的露天喀斯特地貌。该台地在青山之中显得十分洁白。台地周围林木葱翠,玉根银丘层层叠叠,天造地设的梯田中碧水涟涟泛微波,纳西族先民将此台地和此景致视为神示,于每年阴历二月初八江到此地烧香求福。传说中的东巴教第一圣祖西巴什罗从西藏学经回来,途经白水台,被其景色迷住,便留下来设坛传教。

 

摩岩

位于白水台西北角半坡上的灌木丛中。相传这里就是当年圣祖丁巴什罗的修行处。

 

阿明灵洞

位于白地峡谷北侧“许韦”(柏峰)山腰,为一喀斯特溶洞。传说圣祖阿明什罗曾在此修行著书,因此成为圣祖遗迹,被后人所敬仰。

 

纳西族人民历来全族信奉东巴教, 至今仍有绝大多数人信仰它。 东巴教源于原始巫教,属于原始多神教。东巴教的基本特征是以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自然崇拜为基本内容;以祭天、丧葬仪式、驱鬼、禳灾和卜封等活动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白地地区的东巴教认为上天有十分层,住着普、闪、嘎、吾、俄、恒等十三位天神,主宰着人类的寿夭、祸福、兴衰;人间由丁巴什罗支配一切,他有三百六十位门徒,分管东、西、南、北、中五方,为人类安魂、求福、求寿、镇妖和禳解灾难;地下有十九层,由阴府楚史那布鬼王占据,人死后或升天或下地狱,要看生时善恶来定。东巴教还认为世上的万物都有灵性,好的会助人,坏的会害人。凡山川、河流、泉溪、树木、 畜兽等无不有着灵魂, 因此凡节、凡事、凡病、凡灾都要分别祭攘,使人类繁衍生息,富足安康。东巴教十分重视人死后能灵魂归乡,即回到迁徙前的故乡北方,因此有专门的“魂路图”,指引死魂之路。

东巴教最重要的仪式是祭天,时至当代,纳西族祭天大法事只有白地、东坝一带还举行。纳西族东巴教法事十分繁杂,全年几乎每月都有法事需东巴主持,法事可分为祭祖、丧葬、禳灾、卜封、赐名五大类。如果说东巴经是活着的象形文字,那么白地是真正的东巴教大法场。因此要对东巴教有认识,你就应该到三坝来,只有这里才是古东巴王国。在藏族聚居区的附近,发展起一个新的教派并且红红火火,香格里拉文化的共存共荣现象及特征不是十分明晰了吗!从藏文化的兴旺,从东西方宗教的对撞,再从东巴教的兴盛,我们就可以真正理解和体味香格里拉社会中人与社会的和谐的旋律,文化与文化之间协调发展的规则。

狐狸尾巴(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