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解说3

家乡区县: 浙江省西湖区

清代传奇
白蛇传与雷峰塔
金山寺与雷峰塔
在雷峰塔与白娘子的传说中,人们忘不了那个以“卫道士”自居的金山寺法海和尚。但为什么把远在长江边的金山寺拉到西湖之畔的雷峰塔旁呢?
根据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记载,许仙与白娘子是到镇江的码头边开一家药店后认识了金山寺的法海禅师的。由此,便将法海禅师扯进了这个传说里。不过,冯梦龙笔下的法海似乎还是个“正面人物”,大有替天行道之意。可能是时代进步的缘故,令人印象中的法海则完全是个坏事干绝的戏曲人物了。
雷峰塔
雷峰塔
金山寺在镇江西北部的金山上,始建于东晋时期,寺内殿宇楼台依山而建,向为我国佛教禅宗名寺。法海也据说确有其人。历史上镇江与杭州的联系是相当频繁的。金山寺有一副对联:“适从云水窟来,山色可人,两袖犹沾巫峡雨;更向海天深处,邮程催我,扁舟又趁浙江潮。”此联的大意是说,刚从四川云雾迷漫的峡谷中飞渡而来,袖管上沾的巫峡雨水还没有干透,又要向海天深处的浙江杭州赶去了,行色匆匆,小舟还得趁早去赶浙江潮。对联中的“海天深处”指的就是浙江杭州。身处镇江的古人为什么独将杭州写上去呢?据了解,宋明时,长江沿岸走水路的人凡是去杭州的,莫不以镇江为中转点、歇脚站。而当时以丝茶闻名的杭州已经盛极一时,各路商人争着要来。行商们本来就是民间说书艺人“兜售”的对象,把客人熟悉的事物拉进说书的内容里,想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建造者钱俶
雷峰塔
雷峰塔
雷峰塔的建造者为五代时吴越国国君钱俶。据明张岱《西湖梦寻》介绍,雷峰塔兴建之初,以十三级为标准,“拟高千尺”。不料因为财力不济,当时只建了7级。元朝时一场大火之后,只留下了塔心。
对钱俶的评价,今人较高。北宋平江南时,钱俶出兵策应,并助宋灭了苟延残喘的南唐。后入朝,仍为吴越国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钱俶献所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被宋封为邓王。钱俶之举对促进当时全国的统一留下了历史功绩。他崇信释事,毕生造佛塔无数,雷峰塔是其中著名的一座。
文学家张岱
雷峰塔在元末失火后,便已只存塔心。明张岱撰的《西湖梦寻》中说到一则趣闻,大意如下:“李长蘅在题画时说,我的朋友曾听子将讲西湖上这两座塔,‘保俶塔如美人,雷峰塔如老和尚。’这个比喻我极为欣赏。后来我与朋友观赏荷花时作了一首诗,当中有‘雷峰倚天如醉翁’的句子,朋友见了跳起来说:‘子将把雷峰比作老和尚不如您醉翁的比喻更得情态。’”
当然,张岱本人也是才高八斗之人,他在《雷峰塔》诗中干脆活龙活现地写道:“闻子状雷峰,老僧挂偏裘,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时有熏风至,西湖是酒床,醉翁潦倒立,一口吸西江。”
旅游指南
景区分类: 人文景观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价格: 40元
地 址: 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
最佳时间: 四季皆宜
交通指南: 火车到杭州城站火车站,然后坐公交车前往。
交通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
可以乘坐到达的公交路线有:K4路,K808路,Y1路,Y3路,J5路,822/K822路,K504路,Y6路,Y9路,Y7路,514(区间)路,净寺站下车。
门票价格
门票40元/旅游免费预订价35元
1.开放时间:7:30-20:30
2.雷峰塔附近景观:印象西湖演出、西湖灵山洞景区、宋城、六和塔、千岛湖、西溪湿地
地理位置
雷峰塔原建造在夕照山峰上,又称西关砖塔,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雷峰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
文学作品
雷峰塔坐落在杭州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四周分别与“南屏晚钟”、“苏堤春晓”、“花港观鱼”、“三潭印月”、“柳浪闻莺”等著名景点相望。“雷峰夕照”是西湖十景之一“烟光山色淡溟漭,千尺浮屠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这首诗很好的描写了它的神奇意境。雷峰塔建于公元九七五年,系吴越国王钱弘俶所建。开始计划建十三层,由于财力不足而建七层八面楼阁式,南宋时重修时改为五层。明嘉靖年间,雷峰塔的木檐毁于兵戎,仅存砖质塔芯,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倒塌。鲁迅先生曾为此写《论雷峰塔倒塌》的文章,并收入中学课本:又有美丽的神话传说《白蛇传》及历代文人墨客歌颂雷峰塔的诗词,把雷峰塔诗化、神化使雷峰塔声名远播,家喻户晓。
雷峰塔倾圯七十多年来,国内外有识之士不断呼吁重建。己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黄炎培先生,多次大声呼吁:“雷峰再造更何人”,“谁是湖山再造才”。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先生,在一九三一年就画了雷峰塔复原图。一九三二年保俶塔重建时,就有重建雷塔计划,由于资金不足没有实现。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界人士多次提议重建。从80年起,历年省、市人大,政协会议,代表们都有重建雷峰塔的提案。九一年起杭州市有关部门,多次召开重建雷峰塔专家讨论,提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不少专家还画了重建雷峰塔方案图。著名园林建筑大师陈从周先生称:“雷峰塔倒掉,西湖南面景皆虚”。老建筑大师吴寅,弥留期间还念念不忘雷峰塔重建。杭州市政府将雷峰塔重建列入总体规划,在八十年代己报国务院批准。盛世修塔,九九年六月省主要领导,亲自踏勘雷峰塔遗址。应民意、顺民心,作出了重建雷峰塔的决定,成立了浙江省西湖旅游南线双景工程协调小组,
具体负责重建“雷峰夕照”、扩建“南屏晚钟”(简称“双景”工程),为此,省委办公厅于九九年七月十九日,专门发了浙委办(1999)59号文件。省市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雷峰塔景区建成设工程筹建处”,具体组织实施。
重建雷峰塔工程得到全国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紧张筹备,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即将奠基开工。日光西照,苍翠可爱,塔影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坠的“雷峰夕照”的神奇美景即将重现。经历千年,历代文人墨客在游览西湖时,留下吟诵“雷峰夕照”意境的诗词很多,摘抄一部份供大家欣赏。
作者简介:陈允平(生卒年不详),字君衡,号西麓,四明(宁波)人。宋未(1273年)曾任沿海制置参议。宋亡,以图谋恢复之嫌被逮入狱。后应召北赴燕京。有《西麓继周集》、《日湖渔唱》存词二百余首。风格平正和雅,清婉绵丽,工于审音。应周密之约,为西湖十景,每景填一词,每词曲不同如:《秋霁 平湖秋月》、《百字令断桥残雪》、《八声甘州 曲院风荷》、《蓦山溪 两峰插云》、《扫花游 雷峰落照》等。 《雷峰落照 扫花游》
数妖蘸碧记,载酒甘园,柳扩花坞最堪。避暑爱莲香送,晚翠娇红妩。唉乃菱歌乍起,兰桡竞举,日斜处,望孤骛断霞,初下芳杜。
遥想山寺古,看倒影金轮,溯光朱户。暝烟带树,有投林鹭宿。凭楼僧语,可异流年,付与朝钟暮鼓。谩凝伫,步长桥,月明归去。 作者简介:周密(1232--1308),字公瑾,号草窗,又号萧斋、弃阳啸翁、四水潜夫。原籍山东济南,寓居吴兴。淳佑时曾为义乌县令。宋亡后隐藏居不仕。与王沂孙、张炎等同结词社,互相唱和。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浩然斋雅谈》、《澄怀录》、《云烟过眼录》等书传世。
周密写有十首《木兰花慢》,分韵西湖十景,此为其中之一。词前小序说他“年少气锐时,读到友人张成子噙咏西湖十景的《应天长》谓此人间景,余与子皆人间人,子能道,余顾不能道耶,冥搜六日而词成。成子惊赏敏妙。异日霞翁(杨缵号紫霞翁)见之曰:语丽矣,台律未协何。遂相与订正,阅数月而定。”由此可见,这十首词是作者早年经过反复修订的力作。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周密将他写的这十首词拿给陈允平看并约他同赋,于是陈允平用不变词名为西湖十景写了十首词咏西湖。
《雷峰夕照 木兰花慢》
塔轮分断雨,倒霞影,漾新晴。看满湖春风,轻桡古岸,叠鼓收声。帘旌半,钩待燕,渐香浓径杳催蜂程。陌上人扶醉玉,路傍懒拾遗簪。
郊垌未厌游人云,暮合谩销凝,想舞茵歌席,烟花露柳,都付栖莺。重堙已,催凤钥,正钿车绣勒入争门,银烛擎花夜暖,玉街淡月黄昏。
作者简介:张矩,字成子,生卒年不详,与周密同代人,是第一位以西湖十景为题,赋《应天长》词十首。受他的启发周密也以西湖十景赋《木兰花慢》词十首。小有名气陈允平也赋词十首。谱成曲演唱,从此西湖十景美名广为传播、家喻户晓。
《雷峰夕照 应天长》
磬园树杪,舟乱柳津,斜阳又满东角。可是暮情堪剪,平分付烟郭。西凤影,吹易薄。认满眼,脆红先落。算惟有,塔起金轮,千载如昨。 谁信涌金楼,此际凭栏人,共楚天约,淮拟换樽,陪月缯空卷尘。飞鸿倦低未泊,斗倒
指,数来还错,笑声里立尽黄错,刚下帘箔。
《西湖竹枝词》(元)释福
黄妃塔前西日沉,采菱日日过湖阴。郎心只似菱刺短,妾意恰如湖水深。
(元)《采茶歌》
云出岫罩南屏,日衔山遇西林,现出那雷峰晚照似蓬瀛。九井三潭五云生,六桥烟柳胜丹青。
《雷峰夕照》蝶恋花(明)莫番
古塔斜阳红欲暝,西崦人家,半在桑榆影。水印残霞如灌锦,烟花佛国非凡境。
十里画船归欲尽,渔唱菱歌,别是湖中景。待月有人楼上等,珠帘半卷阑重凭。 《买陂扩》(明)瞿佑
望西湖,雷峰隐隐,霞光云彩红粲。相轮高耸犹难碍,何况铃音低唤。堪爱玩,最好是前山,紫翠峰腰断。平衔一半,似金镜初分,火珠将坠,万丈瑞光散。
凭栏处,催罢舞群歌伴,游船竞泊芳岸,雕并绣勒争门入,得六街尘乱,君不见疏星,淡月横微汉。敲其待旦,听鲸吼华钟,龟鸣急鼓,光景暗中换。
《雷峰夕 照南乡子》(明)马洪
高塔耸层层,斜日明时景倍增。常是游湖船拢岸寻,登看遍,千峰紫翠凝。
暮色满觚棱,留照溪边扫叶僧。鸦背分金犹未了,生憎,几处人家又上灯。《雷峰夕照 步步娇》(清)张易
烟凝暮色和峰黯。日映浮屠晚,霞飞阵阵寒。树杪流霞,夕阳檀板。此际好留连,却如何便解归周缆。
《雷峰夕照 金浮图》 (清)夏叙典
谁装知浮图?耸秀四启霞窗入。开云牖晚烟平,消得黄岩瘦。极地擎天阅遍阴阳争斗。岁岁雨驰风骤。秋毫暮霁,胜迹依旧。斜阳漏,玲珑明透。翠簨呤龙,宝香喷兽。乳鸦冷鸣钟后,落叶飘萧几片。翻甃兀立,黄昏无偶。归桡远送,倦客频回首。
《雷峰夕照 清江引词》 (清)厉鹗
黄妃塔颓如醉叟,大好残照逗。浑疑劫烧余,忽讶飞光候。渔村网收人唤酒。
作者简介:俞樾(1821--1906)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作翰林编修,河南学政等官。不久罢官南归,主讲苏州紫光学院,杭州诂经精舍。所著〈春在堂全集〉,多达五百多卷并重视民间小说、戏曲。
《晴湖 虞美人》雷峰塔

鲸鱼渴了想喝水(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