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民俗及与地理关系

家乡区县: 广西合浦县

     我的家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以汉族为主,有极少数壮、瑶等少数民族。我将从合浦人的食物、渔业民俗及禁忌介绍家乡民俗。
都说合浦人是“猫命”,缺不得荤腥。其实形容的很贴切。合浦家庭菜肴主料是鱼虾蟹蛤。春秋汛期鱼多而价贱,盘餐相对丰盛。4—6月,鱼少而价昂,但有浅海的小虾小鱼和各种螺蚌以及咸鱼作补充。鱼是合浦人不能须臾或缺的主菜。那是因为合浦县有海岸线307公里。全县有9个镇地处沿海,0—10米等深线的浅海域2.93万公顷,海滩涂2.7万公顷,可供开发利用。海区无工业污染,水体具有高硅高磷特性,水温适中,饵料丰富,主要经济鱼类130多种,虾类40多种,贝类40多种,藻类5种,更是各种名贵海贝、海珍品、鱼是、藻类的繁殖地。其中不少为名、特、优、稀品种。水产品产量27.67万吨。合浦县属北回归线以南过渡热带的沿海平原地区。气候为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663毫米,相对温度75-86%。适合红树林生长,故红树林果“榄钱”常常被合浦人做食物调味料或直接食用。
      合浦全县有9个镇地处沿海,0—10米等深线的浅海域2.93万公顷,海滩涂2.7万公顷,可供开发利用。海区无工业污染,水体具有高硅高磷特性,水温适中,饵料丰富,主要经济鱼类130多种,虾类40多种,贝类40多种,藻类5种,更是各种名贵海贝、海珍品、鱼是、藻类的繁殖地。其中不少为名、特、优、稀品种。水产品产量27.67万吨。合浦还是远近驰名的产珠名区,素有“南珠之乡”之称。合浦先民以采珠为业。对于渔业,合浦人有祭珠神、送顺风、酬神还愿、放船头的民俗。


1、祭珠神 晋朝时,珠民出海前,必先到涠洲岛“石室致祭”。明朝是采珠频繁时期,采珠作业遇暴风恶浪,认为是触怒珠神所致,为保人船安全, 必须果决忍痛把艰苦采到的珠蚌统统倾倒入海。为祈求平安与丰收,在2月采珠季节出海之前,要醵资宰杀“五大牲”在岸边祷祭珠神然后启碇。在深海作业时,例禁声张,免被大鱼“发觉”干扰,否则只好返航筹办更高规格的祭神牲醴,人人沐浴洁身,望祭于“白龙池”畔,祷求珠神把珠贝和好珠都“移近”浅海,省事倍收。

2、送顺风 清朝中叶以后, 渔业发展。 渔民出海前,必备金猪五牲拜祭“三婆婆” (即闽海台澎所称“妈祖”,为渔民虔奉的海神)以及“船头公”(船艇专神),桅竿上挂红布条,烧炮仗打鼓然后开船。谓之“送顺风”。


3、酬神还愿 渔船安全丰收回港,是赖“神力”庇佑所致,亦须备牲膜拜酹神,叫“酬神”或“还福”。民国以后,渔业资本家出资供船户生产,船家酬神金猪例由老板赠送,酬神完毕,船户照例反馈金猪半边,还有海味红包等回报。


4、放船头 资本家出资金,船家出船和出劳动力合伙出海生产,所获双方分成,这种生产关系谓之“放船头”。形式有二:一是船家出船和出劳动力,老板出生产费用 (伙食、网具等),收获分成的比例是:水咸鱼,按卖价资方占1,船家占9;海味干货,资方占2,船家占8。二是船家只出劳动力,船只、网具和生产资金均老板所出,收获分成的比例是:水咸鱼按卖价资方占2,船家占8;海味干货亦按二八分成。不论何种形式,鱼货一律由老板垄断发卖,船家不得私下出卖或插手。


      此外,船民亦有其禁忌。吃饭时,筷子不能架在任何食具上,因为这样做象征船体“搁浅”,汤匙及其他食具盛器均不能覆置,因为这样做象征翻船。生活用语也有许多避忌,有些要用他词代替,形成约定俗成惯例,如“翻”“番”等词用“顺”字代替,例如把一样用具翻过来,只能说把东西“顺转过来”。把衣服穿翻了,只能说把衣服“穿顺了”。空字与凶同音,用“吉”字代替,如一艘空船,只能说一艘“吉船”。在船上,坐姿最忌双脚悬空。因为这是象征船不到埠。

马静(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