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吴兴寺

家乡区县: 上海嘉定区

吴兴寺座落在嘉定区外冈镇,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年(511年)。初建时,占地10余亩,分东西两院,东院崇福,西 院永德。正中有大雄宝殿、大悲阁、文昌阁等建筑100余间民间流传有5408间之说。寺内一年四季香火不绝解放后,吴兴寺曾作剧尝农机站,文革中大雄宝殿、大悲阁等全部被拆除。1994年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修理建了吴兴寺山门和天王殿,1995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吴兴寺的重建不光为广大佛教信徒增加了宗教活动场所,也为广大观光游客增加了一处游览胜迹。解放后,吴兴寺曾作剧场、农机站,文革中大雄宝殿、大悲阁等全部被拆除。1994年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修理建了吴兴寺山门和天王殿,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寺庙之一,曾俗称江南三大寺之一。现大雄宝殿、天王殿、牌楼等已建成,并逐步修复至原有规律。今香火极旺,道风远播,名闻中外。

吴兴寺坐落于外冈镇的盐铁河畔,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年(511年)。因一年四季香火旺盛,而成为江南名刹。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吴兴寺”三个遒劲的大字,为吴兴寺增添了光彩。座落在嘉定区外冈镇,面积占地10余亩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碑廊、钟楼以及枫桥楼等。至解放前,吴兴寺仅保留大雄宝殿,殿后东西厢房12间,以及大悲阁等建筑,但佛事香火从未间断。1951年土改时,嘉定县人民政府颁发土地房产证,予以确认。1958年以后,寺庙逐渐被占用。“文化大革命”期间古寺仅有的大悲阁拆毁殆尽,幸存清干隆二十六年(1761年)修寺所立“重修吴兴寺碑记”石碑。吴兴寺被毁后,原寺内僧人显云、妙全和居士等奔走呼吁,要求重修吴兴寺,大雄宝殿是吴兴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高12.5米。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据角舒展。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这里包含着一个宗教传说:有一次中国的僧人和道士起了纷争,较量看谁的经典耐得住火烧。佛徒将<金刚经>放入铜鼎火中,经书安然无损。为了颂赞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资纪念。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高大的须弥座用汉白玉雕琢砌筑,晶莹洁白。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态安详。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乃由佛教圣地移置于此。使古刹逐渐恢复其盛世风貌。正定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传说
历史上为禅宗遗址,高僧辈出。历经多次修葺,乾隆二十六年重修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阁、崇福、永德及吴兴寺文昌阁等先后在抗日战争和文革期间被毁。位于嘉定区外冈镇。相传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年(511年)。后汉干祐二年(949年),僧用通募资重建。明永乐九年(1411年),寺僧至宝重修。寺中原有唐碑1块,字迹漫灭已不可认。清代,寺渐倾圮。《浦有成吴兴寺怀古和王云凛>诗:“梵王宫殿草离离,经始犹传天监时。破衲不缝僧乞米,断碑无字客题诗。云沉远树群鸦乱,日冷山门落木悲。曾记鼠姑花放后,与君吟眺夜归迟。”1993年,吴兴寺重建开放。已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配房等共5000平方米建筑。现由善雄等僧众管理。五檐三层,高33米。阁内正矗立着高大铜佛铸像,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正定大菩萨。这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有2.28米高,有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三千匠役投身这项工程。

肉肉(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