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水文十分复杂,据水文观测站资料显示,1961—1980年,平均降水量为725.5毫米,而1967—1974年平均蒸发量则为2269.4毫米,1961—1972年水下降1.73米,平均每年下降o.14米;通过还原计算,每年平均收入水量1.12亿立方米,占损失总量92.7%,每年亏水0.24亿立方米。按照蒸发和降水量悬殊比值,12年水位就下降1.73米,如无其它水源补给,就无法维持现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于1981年5月对永胜程海湖底地形进行了观测认为:“程海之水多年来能基本保持平衡状态,主要靠东西两山的地下水补给”;据《永胜县志》载:“程海水源有三:一、程海东北部,有地下泉,源出湖中,为主要来源;二、旧志载:坝管河水经清泉乡鸡鸣山侧,伏流入程海;三、地表上,湖东之刘家河、蒲米河、团山河、季官河;湖西之洱蒗管、金早郎营;湖北黑伍 。程海湖程河两岸,属宽河谷地带,地势平缓,土地肥沃,海拔1280—1510米;气候亚热,适宜种植甘蔗、棉花、西瓜、花生、粮食等作物,向称富庶之区。程河水系,径流面积达880平方公里。建国后,河中及两岸建有黄泥田、苦荞坪、李子坪等水库,灌溉星湖、期纳耕地三万余亩。明代中期以前,程海之水,泛泛流入金沙江,今日南部马军、凤羽、期纳、清水、栗山、满官、大沟、文风、安坪等地农田,全靠程海灌
程海湖
程海湖
溉,全长60公里。自明代中叶以后,湖水下降,不复外流,明万历年间,开河建闸,拦洪水于湖内,春开夏闭,以资灌溉。至明清之季,程海四周有程、海、蓝、王姓氏聚居于此地,此乃氏族社会图腾崇拜之遗迹。至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海水陡降十余丈,无从引灌;从此,南部渔米之乡,变成大旱之区。建国后,1959年冬,新建程海机械堤水站3座,机灌农田六千余亩,1983年再将原机灌站改建为电灌站,扩大灌溉12000亩,使南部老旱区重开生面。程海湖区气候属中亚热带类型,平均气温18.7℃,全年无霜;水质碱性,光照充足,适合鱼类、藻类生长。每当夏季来临,程海便出现奇异景色,在清澈的水面上会有大片灰褐色漂浮物,当地人称为“香面水”。原来这种“香面水”是海水深处繁殖的蓝藻随着温差的变化而旋转翻腾至海面,形成的一种特殊聚集现象。天然生长的蓝藻,或称螺旋藻,其蛋白质含量达50%以上,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维生素B12和胡萝卜素等。联合国和世界食品协会称“螺旋藻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最优秀的高蛋白营养保健食品”。1988年在程海湖畔利用湖水进行人工养殖螺旋藻成功,程海便成为世人瞩目的“蓝色聚宝盆”。
螺旋藻
螺旋藻
1992年以来,程海湖畔先后建成云南施普瑞等四个螺旋藻养殖厂,总投资2.8亿元,年生并澡粉能力达1000吨, 螺旋藻产品产值达1.2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1995年,程海螺旋藻开发被列入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的“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项目,成为永胜最有特色的支柱产业。
程海不仅水产丰富奇特,风光也很优美。古人曾有诗云:“银海含山色,渔舟傍石峨;晚来最高处,相对发狂歌。”登舟畅游,但见水光潋滟,烟波浩渺;沿岸梯田青青,村舍柳暗花明,仿佛进入如诗如画之境。这里四季无霜,湖面水温17.6℃~27.5℃,北部海湾沙滩细软洁净,长达数里,可以戏水游泳,卧波纳闵,成为天然的冬泳和娱乐之地。程海西岸现有公路贯通南北,湖内可通航,车舟并行,交通十分方便。这个美丽富饶的聚宝盆,有待开发为重要的程海湖旅游度假胜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