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通过强力招商引资和引智,一大批具有高科技 、高效益的好项目相继落地并投产,转型跨越的成果将会很快地显现出来 。 但是在大上项目 、上大项目中要注重抢救和恢复一批具有重要传统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潞城特色工艺项目和产品,比较重点的有以下几种:铜工艺及铜工艺品—— — 潞城素有铜匠故乡之称 。铜器以紫铜精制为主,具有塑性好 、不锈蚀 、导热快 、耐用性好的特点。潞城铜器在北京和国内外长期享有盛誉 。紫铜器具和工艺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明清北京故宫大殿台基上和后宫东西长廊两旁排列着直径一米多的鎏金铜缸,其形腹大口收,精美绝伦 。 这些国宝多是潞城铜匠冶炼铸造的。清乾隆年间北京安定门外是手工业冶炼铜器作坊之地,其时有铜铺50多家,其中最有名气的是我市三井村牛氏铜铺—— —“太德号 ”。该铜铺尤以铜器鎏金的高超技术享誉京城 。因此,故宫冶炼鎏金铜缸就非三井“太德号 ”莫属了。潞城铜匠铺制作的铜工艺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工艺品上的图案基本上是流传于民间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 。如铜制八仙壶、龙凤壶就是根据民间传说,利用镶嵌和錾花工艺把图案展现在壶体上的 。 清末民国初,潞城的铜工艺品生产随着社会的兴衰而发展。建国后,随着党的“一化三改 ”政策的落实,成立了铜器生产合作社 。1954年组建了五金工艺厂,迎来了潞城铜工艺发展的春天。 一大批当年在北京走红的老铜匠陈钱垒 、郭东科 、李保义 、刘玉只 、申福元等人进厂后对设备和工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和改进。较快地生产出了多种铜壶和工艺品由北京进出口公司包销行销欧洲和西方国家,为国家换回了大量外汇 。后来又新上了铜火锅生产和铜板 、铜带、铝板生产线,填补了山西省的生产空白 。铜工艺系列产品1985年被评为省优产品,同时被省外贸局评为出口免检产品。1996年后在五金厂的带动下,我市中东部地区新上了60多家铜火锅和铜板生产厂家,带动了二万多人就业,铜器生产成了中东部地区农村致富的一条主要门路,一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上亿元。当时收入超万元的暴发户达30多家,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可惜的是后来在 企业改制中这个企业停产后被乡镇供销公司兼并 。这个曾经光耀潞城的传统历史工艺项目和产品至今已停产了近十五年 。 抢救对策:铜工艺和铜工艺品是我市独特的传统历史工艺产品 。它是我市稀有的经济资源 。 它有稳定的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和原料来源,它有广泛的就业市场和强劲的竞争实力。目前原有的一批老师傅的后人大都在50岁左右,身体当好,技术还能传承下来 。原来五金工艺厂的一批技术骨干还能胜任技术工作。但时不我待,稍纵即逝,若不抓住时机,就无可挽救这一工艺项目。应当以煤运公司和其它优势企业为依托,迅速组建了五金工艺公司,创建铜工艺园区。要火速吸收原老师傅的子女和原五金厂的技术骨干进公司恢复生产,抢救铜工艺遗产,恢复铜工艺品的生产,重新打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重振我市铜工艺的雄风,让铜工艺和铜工艺产品在转型跨越中再立新功。 “山西白 ”草帽辫和草帽—— —上世纪九十年代停产前主要以县供销社下属的草帽纺织袋厂为龙头组织生产 。外贸局负责组织出口和销售 。 该草帽辫色泽洁白、起光发亮 、板平为方 、纹理均匀,草质柔韧而有弹性,拉力强度大,在国内和国际上长期享有盛誉。该产品早在清同治三年(1864)就开始出口欧美 、加拿大 、日本及东南亚等国 。加拿大专销潞城“山西白 ”的一家客商,首传至第五代而停业 。据外贸部门统计,全县有史以来生产的草帽辫其长度累计可绕地球转六圈 。 用该辫编织的产品有大沿帽 、礼帽 、童花帽 、毛卡、扇子 、提篮 、各种垫子等 。该产品绿色 、环保,具有清凉 、渗汗 、天然舒服感,且美观大方、朴素,夏天可挡烈日,雨天可防雨淋,平时礼仪场所戴用倍增文明风采 。“山西白 ”草帽原法国总统戴高乐 、英国女王及我国政要周恩来、赵紫阳 、李鹏等贵宾都曾佩戴过 。 草帽辫编织以麦穗杆下部约30公分左右嫩质部分经水泡后为原料,其宽幅一般为0.8—1.4厘米为宜。编掐方法是用麦杆续杆法 。即用七根麦杆轮换续编,每根麦杆茬的头口续在其余六根辫的后面,左右两边整齐不露茬,使辫子平整坚实不易脱开。如不平齐可洒水用棒子擀平它 。每把辫子十对码20圈,每圈约80公分,每把辫子约16米。草帽辫的产地主要分布在我市中东部的产麦区微子镇 、黄池 、东邑 、黄牛蹄 、下黄 、西流 、石梁 、漫流河 、合室等地。产辫地面积约330平方公里 。生产方式是利用空闲时间母女 、姑嫂 、姐妹 、妯娌 、街坊邻居三五相聚,围坐炉前 、会议 、床上、门前 、树下等各种场所谈笑之间,辫子便从手下延伸出来。困难时期和上世纪时代我市中东部地区妇女用掐草帽辫的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支,是一笔实实在在的家庭收入。靳村的掐辫能手李改英曾应邀出席过山西省政协会议 。可惜这个名扬国内外利国利民的好工艺好产品停产十几年了。与草帽辫一样基本停产的还有传统的柳条编织和荆条编织等家庭作业项目 。 抢救对策:草帽辫是我市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宝贵历史文化和经济遗产,它曾经为我们潞城赢得了无限的荣耀。它有稳定的原料来源,属变废为宝,成本为零 ;同时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它特别适合中老年妇女农闲和冬4月作业生产,不出家门,谈笑之间就可赚到一笔钱。原来市场每把在一元左右,目前市场可按每把5—8元计算,每个人每天可轻松得到10—15元收入。9个乡镇万名宜辫妇女,每年可赚纯收入亿元之多 ;再加上草帽和系列工艺品的收入两项每年可赚1.5亿元左右。可以市供销联合社为依托,以乡 、镇、村供销社为网络,迅速恢复系列草帽的加工生产,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组建草帽编织有限公司,进而创建草帽工业园区。要吸收原草帽厂老技术骨干和技术工人入厂,边生产边培养技术力量,让这项宝贵传统工艺传承下来,让这项曾经为潞城享誉国内外的传统产品在转型跨越中再立新功。 大风丸—— — 此技术和产品始创于明弘治元年(1488),至今已有510年的历史 。1490年由合室村的郭忠镒老先生正式首创了“万镒堂 ”大风丸。 据现存“万镒堂 ”印票记载 :本堂先祖得授仙方,精制大风丸……远近驰名,村中并无二家 。……此药专治男妇腰腿疼痛 、半身不遂,遍身肿痛 、左瘫右痪、筋腰拘挛或聚或块 、五劳七伤 、鹤膝风等症 。男妇服此药百发百中,其效如神 。 ”该药问世以来经销国内外长盛不衰,上世纪八十年代长期供不应求 。1965年山西省卫生厅批准延续500多年的“万镒堂 ”老字号改名为“卢医山 ”商标 。1979年被评为省优产品,卢医山 ”商标被评为著名商标称号。1992年度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入《药品标准》一书,在中药药剂中名列第十位 。1996年“卢医山 ”大风丸被国家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 ”。大风丸曾经长期是潞城一张亮丽的有份量的名片。可惜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生产经营中的暂时困难和企业改制,曾经遭遇几度停产 。目前虽然是由昂生公司收购经营生产,但市场占有量很少。 抢救对策:名牌就是经济,名牌就是效益。要高度认识这个“中华老字号 ”前世绝有,后无来者的特殊意义和份量 。目前郭氏第十二代后人已年近七旬,十三代后人日臻成熟。要分秒必争抢救这个名牌历史经济资源,尽快重振大风丸当年的雄风,让这个“中华老字号 ”在我市转型跨越中再焕风采 。 特色名吃—— —“甩饼 ”、硬面镆 ”、油卷 ”、“酥火烧 ”。“甩饼 ”这个流传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曾享誉国内外的名吃以层次分明、色泽金黄 、外脆里嫩 、绵香不绝 、工艺趣浓而著称 。犹以内卷“上党腊肉 ”更使人流香入口 、心旷神怡。但近年由于商风不正,粗制滥作、鱼龙混杂,质量大不如以前 了 。 清代中后期就开始盛行的“潞城二桥三大宝,硬镆 、油卷 、酥火烧 ”,绝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再也没有恢复起来 。“二桥 ”即现在的古南关—— — 旧东门外原老十字街以东的地方 。“硬面镆 ”当时以高二只等人及其家族手艺最为著名 。它以石磨、大罗面粉为原料,通过发酵 、反复压折 、成形过醒等传统工艺蒸制而成的正方形白镆 。其特点是鲜白有层 、吃着香甜,品味连绵。至今,60岁以上的老人对当时的“二桥硬面镆 ”还记忆犹新,留连忘返 。“油卷 ”以当年的张保国 、张保库兄弟及其家族工艺而著名。“油卷 ”以其形似“牛粪 ”堆而戏称“油卷 ”。它以石磨 、大罗面粉为原料,通过发酵 、揉面压层 、加味扭层 、仿物造型、文火烧烤等工艺烧制而成 。食之油面光亮 、层次分明 、脆松适口 、回味无穷 。是人们食用和馈赠亲友的绝好礼品 。“酥火烧 ”以当年的胡二只等人及其家族的工艺最为著名 。它以石磨 、大罗面粉为原料,通过和面 、醒面 、揉团 、成层、加油(真驴油)文火烧烤(铁圈炭火 )而成,用手一拍,油酥一堆,入口而化,香脆韵味连绵 。 抢救对策:上述几种名吃是我们潞城祖先的智慧结晶,它承载着潞城的兴旺历史和饮食文明 。我们应当把它们当作一村一品的重要内容来抢救和恢复。要立即召集当年熟知特色工艺的后代和传承人,收集整理宝贵资料,改进“甩饼 ”质量,恢复当年水平 。同时着手恢复“油卷 ”和“酥火烧 ”,让这几种历史“名吃 ”再现当年辉煌,用历史名吃丰富我们日常的生活。同时要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改进包装质量,形成大商品生产,将它们打入国内外市场,使其成为我市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 传统历史特色工艺项目和产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具备有原料 、有市场 、工艺独特的优势,它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才不等时,技术不可丢!我们应把抢救和恢复传统历史特色工艺产品当作转型跨越中的一场突击战来打,让我市的传统历史特色工艺产品迅速红起来,火起来,尽快重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