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历史悠久,上古时为冀州,自古以产灵寿木而得名,春秋属晋,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燕赵属地,公元前206年设县。见于史书和地方志的著名历史人物有乐羊、乐毅、曹彬、曹皇后、韩亿父子、付氏家族、知县陆陇其等20多人。灵寿也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政府、边区造币厂、抗大二分校曾长驻于此,彭真、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战国时有灵寿邑,曾为中山国恒公的都城,赵灭中山后属赵国。西汉初年置灵寿县,属常山郡,故城附近,晋移至现灵寿城所在地。隋改灵寿县为燕州,唐废州仍设灵寿县,宋时并入行唐县,二年后,又恢复灵寿县,明清皆居正定府,清雍正元年改贞定为正定,属正定府,明国元年属保定道。
民国1929年废道直属河北省,1958年10月灵正合县属正定县。1961年末与正定分县,复设灵寿县至今
名人一:乐毅
乐毅,战国时燕国将领,灵寿人。魏将乐羊之后,擅长于用兵之术。燕昭王下诏求贤,乐毅为魏使燕,燕王以礼相待,并留任为亚卿。公元前284年,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与乐毅。乐毅总领赵、楚、韩、魏、燕五国之兵伐齐,大破齐兵于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独有乐毅率燕军长驱直入,下齐70余城,攻破并占领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尽取齐宝物、祭器输送至燕,燕昭王大悦,亲至济上劳军。以功封乐毅于昌国(今山东淄博东南),号为昌国君。时燕昭王死,燕惠王即位,误信齐田单反间计,以骑劫代乐毅为将。乐毅被迫出奔赵国,赵封乐毅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号望诸君。后老死于赵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