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瑰宝,陕西方言

家乡区县: 西安市碑林区

  陕西方言由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构成。狭义的陕西话仅指关中话,关中方言分为陕西西府方言(宝鸡、咸阳西部)和东府方言(西安、咸阳大部、渭南、铜川)。 陕西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地区,其方言也是各具特色。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回顾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展望明天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陕南地域上属于长江流域,陕南话属于西南官话。陕北话属于晋语。

  今天在这里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西安方言,也就是关中话。关中话属于中原官话,为其的一个分支,代表方言为西安方言(东府)和宝鸡方言(西府)。关中方言分为关中方言东府话和关中方言西府话。前者包括西安市、铜川市、咸阳市、渭南市、商洛市下属商州—洛南—丹凤—山阳、陕北的宜川—黄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山西运城—临汾、河南灵宝一带。后者包括宝鸡市、甘肃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和宁夏西南部。关中话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使用陕西话(关中话)的人主要集中在关中一带,东起河南灵宝,西到甘肃天水一带,北接延安,南伸秦岭北麓,总人口大约五千万余。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相传汉字为“文字初祖”仓颉所创造。仓颉是陕西渭南市白水县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所以关中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既可回顾古老的华厦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今人溢于方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南北长,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更是在元代以后才纳入陕西管辖,各地方言地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但关中方言除了以上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秦统一中国后统一了很多东西,包括文字在内。不过那时的秦话和如今的陕西话一定还是有区别的。汉代的大一统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陕西话影响中国各地的方言。唐代达到鼎盛。上至皇帝、妃子、大臣,下到黎民百姓,乃至国外使节均说关中方言。

  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眼”: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勾以斗角叫玩心眼,脾气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事情乱叫没眉眼,不满意叫翻白眼,盼人穷叫害红眼,不讲亲情叫干睁眼,不灵活叫死心眼,爱捣鬼叫瞎心眼,向上看叫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叫小心眼。“手”:系陕南一带多用,熟练叫老手,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手,小偷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脚”:上坡叫爬坡,下坡叫送脚,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脚,能干重活叫力脚。“气”:关中一带常把民怒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生大叫嗷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贪气,挨整叫福气,小孩聪明叫灵气,心灵手巧叫灵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遇到好事叫运气,死人叫断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

陈伟昌(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