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归阳

家乡区县: 湖南省祁东县

归阳镇位于祁东县东南的湘江中游北岸,地处白河入湘江的汇合口,距县城33公里。

洪河公路和已经通车的衡枣高速公路贯穿全镇,交通便捷,衡昆高速贯通全境。

民国版《祁阳县志》载:清江、白河异出而同归湘江,镇区位于湘江北岸,故名归阳。白河将镇区隔为东西两部,由状元桥连接起来。河西俗称小河,河东俗称大河。东邻粮市镇,东南与河洲镇相接,南隔湘江与祁阳县相望,西和祁阳县交界,北连鸟江镇。1952年设归阳镇,后并入归阳乡,1958年属归阳公社,1961年复置归阳镇。1984年扩镇,将原归阳乡划入。1985年1月,又将原冲安乡的红光、幸福、大吉3个村划入。镇区面积79.48平方公里,耕地2087公顷。下辖前进、茅坪洲、苏家、双河、新光、罗福、财宏、李屋、屯兴、青堰、湘江、长江、清塘、红光、幸福、大吉、青锋、战胜、潘家、碧塘、福罗、富塘、印塘、羊山、三冲、满足、宜寿、茶山、旺冲、茶园、两头、湖石、孝友、志木、刘英、西塘、彩子、廖阿、上荆、七碗、油木、三房、客谈、胜家桥44个村、3个居委会、1个开发区、11536户、3.95万人。 镇人民政府驻前进街。

交通

归阳历为水陆要冲。明清两代曾在此设归阳巡检司,据清陈玉祥《祁阳县志》载:“归阳前环湘水,杂沓舟车,懋迁靡已,有聚有散”。旧有“金归阳”之称。可见归阳早已成为重要市镇。湘江与青、白二河交汇于此。公路交通十分便捷,衡昆高速公路贯穿全镇并在镇区北面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洪河公路经过镇区,由此北可去祁东县城,南可达常宁市;新修建的衡昆高速公路祁东连接线更是将汽车往来于县城与归阳之间的时间缩短到了半小时之内。

归阳镇交通发达,现有S210 、S317两条省道相携而过,衡昆高速公路贯穿全镇。

旅游

镇区濒临湘江,风景秀美,距镇政府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三河六桥、三山六祠、三庙一角”等大小景点25处,重建于清同治年间的五孔石拱状元桥,尤为壮观。该镇先后被列为全国、全省“百强文化镇”、国家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衡阳市小城镇建设样板镇、祁东县小城镇建设中心镇、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镇、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

经济

2009年归阳镇大力发展,成效显著,亮点多多,全镇GDP达到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2%,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404元,比上年增长12%;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018元,比上年增长13.2%,该镇获得了“湖南环境优美乡镇”、“全市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全县招商引资第二名”等省市县8项荣誉。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镇粮食种植面积35567亩,比上年增长5.3%;发展养猪大户达32户,年出栏生猪3.3万 归阳镇农业

头;已发展3个农民创办专业合作会,另有2个农民专业协会正在筹建之中,现有湘发大米厂等4个龙头企业;完成退耕还林2070亩,荒山造林1500亩;种植油菜18921亩,其中油菜示范片达到1000亩;投资120余万元用于水库除险加固、山平塘硬化、整修渠道等工程建设。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该镇引进资金8000万元新办民营企业10个,全年共投入资金5100万元对湖南太阳植物有限公司等5个项目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发展,全镇民营企业总产值达到5.82亿元,比上年增12%。其中工业产值2.6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实现税利3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65%。

城镇建设超常发展。2009年共该镇投资1900万元完成套房面积5.2万平方米,投入1200万元 建设商住楼80壕,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归阳工业集聚区、华侨工业园区的工业大道、110千伏变电站和湘祁水电站正如火如荼的施工。投入资金580万元,用于面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8万元新购置垃圾车、埋置地坑式垃圾桶、购置保洁车、安装街道果皮箱等基础设施,加强城镇车辆、摊担和绿化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社会事业和谐发展。该镇全力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普及和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真做好了社会低保和扶贫济困工作;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切实抓好了教育事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镇年内完成通达工程7.9公里,通畅工程26公里,新建村活动中心4个、搞好“三清五改”115户,建沼气池100口,村村建好了卫生室;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做好了农村土地承包后续完善工作。

全镇上下大团结。多年来,该镇党委政府一直坚持集体领导,集思广益办事,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确保政令通畅,全镇干部群众以大局为重,团结一致,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良好氛围,为全镇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

城乡社会大稳定。该镇党委、政府从严整治社会治安,重拳打击地痞地霸和毒品犯罪等违法行为,2009年该镇派出所共受理刑事案件20起、治安案件39起,治安拘留8人,化解矛盾159件,调处率达100%,确保了全镇没有发生一起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欺行霸市和黑恶势力犯罪等违法行为,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该镇盛产柑桔、柰李、蜜桃、藤捻葡萄、西瓜、甘蔗、花生、大豆。到1998年底,全镇每亩平均产粮 1000公斤,年出产水产品1600吨,年出栏瘦肉型生猪5万头,农业总产值达7000万元。酱菜厂生产的盐渍苕头、水煮笋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福海建材有限公司、祁东五星化工厂、皮革化工厂、金星纱纸厂、湘江食品有限公司等私营企业脱颖而出,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8.35亿元。镇内兴建了园丁新村、农贸市场、木材市场、文化娱乐城、广电大厦、自来水厂,新建了四条农民街,城镇设施日益完善,商品流通活跃。

该镇1998年被衡阳市委、市政府授予“红旗领导班子”光荣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县计划生育一类乡镇和双文明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十多年来该镇坚持“以农稳镇、以工富镇、以商活镇”的发展方针,积极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建成了一座集湘南水乡韵味与现代气息浓厚的新城镇。现今镇区规划面积达6.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1.31万人。镇内设施配套齐全,有线电视普及率达100%,固定电话普及率达95O,已建成“三纵七横”的街道格局。兴建了白河大桥,护砌了湘江堤岸,建成了沿江风光带,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办公楼如电信楼、广电大楼的建成加快了城镇的发展步伐。样板街振兴西路、市场北路31多壕商业门面及车站路占地面积达60多壕的商贸城建设吸引了许多周边农民和外来人士来此投资兴业。现建成区内道路硬化面积达58382平方米,长度达6005米,道路硬化率达98%,人均道路面积17.1平方米。道路两旁装有高标准路灯150盏,主要街道和公共场地已全部绿化,人均绿化面积16平方米。街道两旁都砌有下水道,排水管道总长达12万米。1998年,投资建设了日产1.5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供水普及率达95%。镇中心建成拥有占地面积达12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一个,日交易额达320.43万元。镇内环卫设施较完善,建有公厕四座、并购置垃圾车、洒水车各一辆,现有占地4500平方米垃圾处理场一个。

该镇积极转变思路,坚持以经营城市的理念,通过“以地生财”等方式积极盘活镇内存量资源,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走综合开发道路,逐步实现了“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的发展目标。该镇紧抓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大手笔规划了一个占地面积达3.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工业园内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方向,以引进人才和资金为依托,以加快发展、促进经济为目的,再现金归阳新形象。

由于城镇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该镇先后评为国家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衡阳市小城镇建设样板。

何珊珊(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