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中国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约30万人口的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样,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
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其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者,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人。换言之,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由于东巴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一个世纪以来,先后有法国、英国、美国、德国、挪威、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的学者,前来收集、调查、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
最早把纳西族东巴文化公诸于世的是法国人太伦.拉科佩伦,他把一本东巴象形文经书抄本收入所编的<西藏附近文字的起源>一书,于1894年在伦敦出版。1913年,法国学者巴克(BOCOT)教授,把自己收集到的纳西族东巴文及调查见闻编写成《LESMOSO》一书出版。
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
在众多的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学者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学者李霖灿和美国的学者洛克。原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原来是从事绘画艺术的。当他来到纳西族居住的丽江玉龙雪山,接触了纳西东巴文化后,便毅然放下画笔,学习和研究起东巴文化,写下了《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么些标音文字字典》、《么些研究论文集》等重要著作。美国的学者洛克,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来到中国研究植物,他在纳西族地区居住了二十多年,收集了大量的东巴文化资料,写出了许多研究东巴文化的著作,其中《纳西语、英语百科词典》(上、下册)已成为研究东巴文化的重要著作。洛克被称为西方研究东巴文化的鼻祖。
八十年代以来,更是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学者,出现了研究纳西东巴文化的热潮,研究成果逐年递增,一个国际性的纳西东巴文化学正在形成。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卷帙浩繁的经书,内容丰富多彩。涉含哲学、历史、天文、宗教、巫医、民俗、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东巴经按经卷分类为:祭天经、祭风经、开丧经、超荐经、祭龙王经、除秽经、求寿经、零杂经、卜算经、诵经及跳神规程。
东巴经书是东巴文化的核心和内涵。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东巴文化的过程中,也收集了相当数量的东巴经书,作为研究的资料。
目前世界上收存有约三万册东巴经书。其中一万册左右收藏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有两万册收藏在台湾、南京、北京、昆明、丽江、中甸等地。除了在本土中国以外,国际上收藏东巴经书最多的是美国。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等共存有七千八百三十六册。
由于东巴经是用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书写的,一般人不易释读,所以,东巴经一直被视之为“天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翻译东巴经典的这项工程。在东巴老先生的配合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的翻译工程,译稿已陆续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它的出版,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这神秘的东巴文化,也将对纳西东巴文化学的形成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东巴经中最负盛名的是合称纳西族三大诗史的创世诗史<崇搬图>、英雄诗史<东埃术埃>和悲剧长诗<鲁搬鲁饶>。东巴经中的《蹉模》称之为舞蹈教科书,里面记载有近60种舞蹈。这些舞蹈优美传神,千姿百态,造型鲜明,气氛庄重,节奏舒缓,韵律丰富,体现了纳西民族的性格特征。
东巴画可分为木牌画、扉页画、纸牌画和卷轴画等。巨型轴画《神路图》是东巴画中的艺术珍品,是世界上最长的轴画。《神路图》用于纳西人的传统葬礼,画面内容为“地狱”、“人间”、“天堂”三部分。画长10多米、宽30厘米,场面宏大,刻画了300多个栩栩如生的不同人物形象和数十种奇禽异兽。
东巴文化以其自己独特的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几百年来始终吸引着许多中外学者和有志之士,前来研究翻译和观赏。东巴文化是纳西人民对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让这颗璀灿的明珠永远闪耀。
东巴经
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
无论天文、历法、地理、历史、人文、医药、动物、植物、武器、衣饰、饮食、生活、风土人情、家庭形态、宗教信仰、民族关系、农业、畜牧业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等。《东巴经》里都有记载,真是包罗万象。这部经书可以说是了解和认识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一千多个纳西象形文字中,有上百个关于天象、气象、时令、历法以及方位的字。
《东巴经》中有很多星座的名称,记载着东南西北四方二十八星宿,如三星、昴星、红眼星、北极星、启明星、长庚星、北斗七星,也还有彗星。有的经书记载:“若不是太阳和月亮,将不能分黑白”;“若不是参星和商星,也不能分昼夜”。“天上的三星甩着蕊宿手,三星和蕊宿结了仇,从此蕊宿吐露天,阴雾沉沉又沉沉,天体象不高”。可见对天象和气象的观察研究早已达到相当水平。《崇搬图》还有这样的记载:“蕊劳精于推算雷电,苏陀精于推算饶宿,尼楞精于推算星辰,吉阿精于推算日子”。《东巴经》里好多地方都讲到历法,一年分四季十二月,一月有三十天。《碧庖卦松》和《懂述战争》还都讲到有一棵神树,树生十二枝,枝生三百六十叶,所以一年有十二个月,三百六十天。这也反映了历法的应用是比较早的。
在纳西象形文字中,金、银、铜、铁、锡五金齐全。“铜”字在给西象形文字中是锅里加上火,以火表示红,意即红锅,以红锅作“铜”,可见创造象形文“铜”字之时,铜锅已广泛使用。还有“铁”字,是一把斧子,可见用铁的历史也有很久。这都是纳西族早就进入铜器、铁器时代的一个佐证。《东巴经》中有关铁的记载极多。不仅讲到各种铁农具和铁兵器,诸如铁锄头、铁犁头、铁斧头、铁镰刀、快刀、尖矛、弓箭、铁盔、铁甲,甚至神话中的神鹏都要套铁嘴、安铁爪,丁巴什罗来人间降魔,天上众神送给他的武器中也有白铁降魔杵。这都表明古代纳西社会中,铁的地位很重要,使用也很广泛。《安铺余资命》还讲到:“很古的时候,没有耕田的农具,九十个青年带了锐利的斧头,到以古以居山上,砍了红栗树做成犁架子,砍了白杨树做成犁轭,……用白铁做犁头”。对照《续后汉书》所载:“定筰、台登、卑水三县,去郡三百余里,旧产盐、铁、漆”。当时的定筰,是纳西族先民居住之地,纳西族用铁由来已久,这就更为可信。
据对目前已汇集的纳西象形字的分类研究,属于植物名称的字,包括各种树木、花草、五谷的,约五、六十个;属于动物名称的,包括兽类、鸟类、虫类,约一百一、二十个。这反映了创造纳西象形字的时候,受游猎、游牧生活的影响,要比受定居农业生活的影响大得多。它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纳西族地区生物状况提供了线索。在《东巴经》中驴和骡的记载很常见。据研究,中国内地本无驴,系从西域引进,骡就更没有了。汉朝以来,中原与西域交通日益频繁,才有大批驴、骡运入。《盐铁论》载:“骡驴驮驼,啣尾入塞。”《东巴经》所载驴、骡,到底从何而来,是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题目。如能证实由西北而传入,对于进一步弄清纳西族由西北向西南迁徙,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如果经书所载驴、骡系土生土长,那就说明纳西族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骡子的民族之一。一个少数民族,在古代就用驴马杂交创造新物种,是很了不起的。《东巴经》还有这样记载:小春播种在冬三月,到夏三月成熟;大春播种在春三月,到秋三月成熟。这也反映纳西族一年播种两季作物的历史已经是相当悠久了。
《东巴经》中还有天花、麻疯等象形字,反映了纳西族很早就注意对疾病的研究。还记载有:“三滴血作变化,变成了千千万万跳蚤和臭虫,变成千千万万苍蝇,使人类发生疾病”。三滴血如此变化,未免近于荒诞,但跳蚤、臭虫、苍蝇带来疾病却是正确的。还有“药”字的象形字,是花上流出汁水,可见其字源也在于用中草药汁治病。《崇搬图》还讲到,可以用针灸和按摩来治病,也是很有价值的记载。《东巴经》中记载有一百八十种药丸,“甜的九种药水,苦的十种药水”,甚至还有不病之药和不死药。不死药和不病之药带有神话色彩,体现了古代纳西人民希望长寿健康的愿望。这里所记载的药,尽管有些不科学,如金气银气的药水,松石墨玉的药水等,但也有一些,如菖蒲、姜茶、鹿角、岩羊角等等,的确可以用来治病。
《崇仁潘迪找药》中有这样描写:药水绿油油,毒水绿油油,药花黄生生,毒花黄生生,分不清药水还是毒水,药花还是毒花。崇仁潘迪就守在那里,看见一只野猪喝了口毒水,痛得就象要死;喝了口药水,立刻蹦跳上去了。又看了三天,一只白鹿啃了一朵毒花,痛得好象要死;啃了一朵药花,立刻又蹦跳上去了。于是分清了药水和毒水,药花和毒花。这不是无中生有编出来的,而是古代纳西人千方百计识别药水毒水,药花毒花的生动写照。《东巴经》还多次讲到“做牛药马药”,这是早就有兽医的一个证明。也还记载有白谷的白穗病,红麦的黑穗病,大麻种的虚壳病,蔓菁种的腐烂病,也说明对农作物病虫害早有研究。
《东巴经》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纳西社会的家庭形态。从忍利恩有兄弟五人,姊妹六人,兄弟姊妹互相匹配,互为夫妻。这种兄弟姊妹互为夫妻的血缘家庭,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原始的家庭形态。《东巴经》详细记载了丁巴什罗的世系,在他诞生之前,先有七代祖母,后有九代祖父,反映了先有母系家庭,然后才有父系家庭。丁巴什罗为了制服女魔司命麻左固松麻,对她说:我在天上有了九十九个妻子,一百个还不满一个,特意再来找一个。这个女魔欣然答应。它反映了母系社会的遗迹。
在《东巴经》中,有不少地方讲到天地、日月、星辰、山水、人类的起源,只及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等的来历,这是古代纳西初民对万物起源的探索。值得注意的是,万物都是由蛋变化而来。乍一看,未免有点可笑,但是认真加以研究,却是原始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的一个反映。一部宗教经书,叙述万物起源,不是宣扬神造万物,而是讲述蛋变万物,甚至连天神都是由蛋变化而来,这是《东巴经》与其他宗教经典不相同的地方。
《东巴经》中还讲到,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佳音和佳气。许多《东巴经》的开头,都这样写道:很古的时候,天地还没有奠定,日月星辰还没有出现,山川木石还没有形成,上方发出了佳音,下方发出了佳气,佳音佳气起变化……白色的天地出现了,自色的日月星辰出现了,白色的山川、岩壁和海子出现了。这种讲物质,讲变化的音气说体现了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在本质上却有其正确的地方。

黎东东隆冬强(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