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扬州人”的现代文学家——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自清,号佩弦,是我国著名的学者、诗人、散文作家和教育家。
朱自清先生1898年11年12日生于江苏东海,祖籍是浙江绍兴,六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将全家搬到扬州,老家一直在扬州住着,起先读私塾,十五岁进入安徽旅扬公学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扬州淮扬合一中学(后改为江苏第八中学,又改名为江苏省立扬中学,即今扬州中学)。十九岁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考入北大的那一年寒假,奉父母之命回扬州与武钟谦结婚,他们生有三男三女都在扬州生活多年.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即一九二一年,二十四岁的朱自清曾被聘任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教学主任,不久辞去职务,去其他学校任教,他在武妻死后还多次来到扬州。
朱自清先生在扬州度过了如其所说的“最单纯最真切,影响最深最久”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朱自清先生在《我是扬州人》一文中深情地写道:“我家在邵伯住了差不多两年,是住在万寿宫里。万寿宫的院子很大,很静;门口就是运河,河坎很高,我常向河里扔瓦片玩儿。邵伯有个铁牛湾,那儿有一条铁牛镇压着。父亲的当差常抱我去看它、骑它、抚摸它。我家跟扬州的关系,大概够得上古人说的‘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了。现在亡妻生的四个孩子都已自称为扬州人了;我比起他们更算是在扬州长成的,天然更该算是扬州人了。”朱自清的扬州散文集,如《我是扬州人》、《扬州的夏日》、《给亡妇》、《看花》、《冬天》、《说扬州》、《择偶记》、《背影》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从论水、论山、论景点,到论吃、论民俗、谈情感,都以摇曵多姿的艺术笔墨,表达了作者深深地怀乡思亲之情。
1982年扬州市市政府将安乐巷27号,即朱自清父母、子女及朱先生回扬前后居住十多年的扬州传统结构的小四合院,作为市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修葺,保存了一些朱先生身前使用过的遗物,在正大厅有朱先生的半身塑像,塑像背后是一幅“荷塘月色”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