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笃扬州的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
萨都剌(1272-?)字天锡,号直斋,元代回族人,世居雁门(今山西代县),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之一。元泰定帝泰定四年(1327年),五十六岁的萨都刺以三甲进士及第,是年秋授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于赴任途中路过扬州。萨都刺有《过江后书寄成居竹》诗云:“扬州酒力四十里,睡到瓜洲始渡江,忽被江风吹酒醒,海门飞雁不成行。”成居竹名原常,是隐居在扬州的一位不求仕进的人,萨都刺过扬州与他相见,过江后又作了这首诗相寄。还有一首《赠弹筝者》:“银甲弹筝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据考这也是赠给当时扬州一位精于弹筝的沈先生的。
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萨都刺除燕南照磨,再过扬州,与一个王伯循的同渡扬子江,写有《同御史王伯循济扬子江,时除广东佥事,余除燕南照磨》和《题扬子驿》诗。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秋,七十五岁的萨都刺赴江南诸道行台御史职,又过扬州,这次离前次来已相隔十二年之久了,他回忆起上一次的情况,将前两首诗句重加组合,写成《过广陵驿》一律:“秋风江上芙蓉老,阶下数株黄菊鲜。落叶正飞扬子渡,行人又上广陵船。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滔满天。自笑栖迟淮海客,十年心事一灯前。”寄托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对扬州的深厚感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