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生卒年不详),字长卿,活动于春秋末期。《新唐书》载,其祖父田书为齐
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今惠民县)。至孙武,为避齐国内
乱而奔吴。
公元前512年(鲁昭公三十年, 吴王阖闾三年),经吴国谋臣伍子胥多次推荐,孙武
以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 引起吴王阖闾的重视。为察其军事才能,吴王以180名宫女
交其操演阵法。众女开始难受约束,孙武按军法处斩吴王两宠姬,以儆军中戏者,致
使操练有序。不久,吴王任命孙武为将军。针对吴国的强大邻国楚国,孙武参与制定
并组织实施扰楚疲楚之计, 消弱了楚军的战斗力。公元前506年,孙武审时度势,为
吴王制定了联合唐、蔡,西破强楚的作战方案,并指挥三万吴军,采用造势、诱敌、
误敌、避实击虚、因敌制胜等谋略和战术,千里远袭,五战五捷,大败二十万楚军,
很快占领了楚都郢城,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遂使吴国北威齐
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孙武则于功成后隐退。
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军事著作,被历代誉为“兵学圣典”,置
《武经七书》 之首, 在国际上亦影响深远。因此,孙子被尊为“东方兵学鼻祖”。
《孙子兵法》共分十三篇,即《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
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
《火攻篇》、《用间篇》。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竹书,除十三篇外,还有
《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见吴王》等佚文残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