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伊山之梅花鹿岩画

家乡区县: 连云港市灌云县

梅花鹿岩画共3处,分别为大伊山梅花鹿岩画、大龟腰山梅花鹿岩画和大山圩梅花鹿岩画。
大伊山梅花鹿岩画处于大伊山主峰大山圩西侧一峭壁上,自大山圩西下,经过一段曲折、崎岖、险要的山径方可到达。岩画刻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画面高1.1米,宽1.2米,分鹿画和铭文两部分,鹿刻于画面右上部,鹿角为单枝,呈倒八字形,周身斑纹,短尾,行走状,高0.25米,长0.3米,阴线刻纹清晰流畅。鹿身后铭文,从右到左竖排7行,共46字,楷书,字大小和排列不均,最小字径0.06米,最大0.07-0.10米,有几字漫漶不清,内容为:“皇庆贰年正月二十二日上山拜崖二月二十日折□□忍□推平余个刘长天也具有固喈□□打石一行弟兄四人”。此处梅花鹿岩画发现较早,1995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龟腰山梅花鹿岩画位于大伊山金鸡岭上方峭壁处,靠近万丈崖,下为陡坡,坡下杂草丛生,攀壁困难,人手不能及画。岩画高约0.15米,宽约0.10米,阴刻,双枝,头向西南,站立回顾状,周身斑点,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伊山梅花鹿岩画之鹿呈相望态势。
大山圩梅花鹿岩画位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伊山梅花鹿岩画西北侧约30米处,二者同在大伊山主峰大山圩西坡悬崖峭壁处,地势险要。整个画面阴刻,有一只奔跑的鹿,姿态活泼,作回首状,与上文省保单位梅花鹿相望。鹿画高、宽各0.2米,无角,为幼鹿或母鹿。鹿画西侧刻有一方框,高0.15米,宽0.05米,似碑状,内有4个字“方山□□”,楷书,漫没不清。方框西侧刻有一建筑物,长0.75米,宽0.3米。从画面组合情况来看,岩画应作拜崖祈福之用。
大龟腰山梅花鹿岩画及大山圩梅花鹿岩画也是今年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地面文物,它们都与省保单位梅花鹿相望,故三处岩画应为三个互相呼应的岩画,惟有省保单位鹿画刻有铭文,似应为核心。古代大伊山附近居民有拜崖祈福之俗,岩画应与之有关,省保单位之梅花鹿岩画的铭文中明确说明岩画为拜崖所作,印证了这一习俗。另外,元代岩画在当地鲜有发现,大伊山的3处梅花鹿岩画对研究元代海岱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感恩 心情(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