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是沂蒙山区老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县有2.3万人参军参战,2100多人负伤致残,1800多人壮烈牺牲;老一辈革命家陈毅、罗荣桓、粟裕,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都曾在沂源生活和战斗过。
1947年,在南麻战役的高庄西山反击战中,迟浩田率领一个连正在浴血拼杀。忽然,敌人从高庄方面发一阵排炮,呼啸着倾泻在我方阵地上。一发榴弹炮弹不偏不倚在他率领的冲锋队伍中爆炸了,立即掀起一股巨大的气浪,弹片、碎石、烂泥飞溅而起。七八个正在冲锋的战士应声而倒,当时迟浩田也晃动了几下身子,仰翻在地,左肩、头部、右小腿、大腿根部等多处重伤,流血不止。特别是右小腿,已被炸断,从碗口大的伤口中可依稀看到腿骨。他整个身子像被千斤大石重压着,一动也动不动。口渴、脑胀、剧痛简直难以忍受。多亏沂源县群众及时救护并转移到部队战地医院抢救,才保住了他年仅18岁的生命。对这段难忘的经历,迟浩田将军总是满怀深情地说:“没有沂源老乡救我,并用小车推我到博山去医治,也就没有我的今天。”他曾在诗中这样写道:
一十八岁正值年少,
而革命给我成熟,给我英勇,
几粒子弹亲吻我的腿骨,
一片热血洒进我厚爱的土层。
山崖旁,温暖的大手,
把我扶上担架,
农舍里,慈爱的目光,
伴我迎来一个个黎明;
好乡亲,
一勺一勺喂我汤水,
好乡亲哪,
一遍一遍把我伤口洗净;
独轮车载我走过山水几道,
沂蒙山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迟浩田将军几十年来始终惦念着沂源人民,并经常关注着沂源县的发展和繁荣。他曾多次到沂源视察和指导工作,并专程凭吊他和战友共同洒过鲜血的地方。他曾为沂源一中题词:“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合格人才。”为沂源县职教中心题词:“沂源驻军两用人才培训基地。”为沂源县特等残废军人朱彦夫所著《极限人生》一书题写书名。迟浩田将军殷切地希望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沂源人民,一定要实现县委提出的发展战略,鼓励沂源县的领导和人民“山高水长,再造辉煌”,把沂蒙山区建设得更加美好。
今天,勤劳朴实的沂源人正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感召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深入实施“工业立县、调整富民、旅游带动、开放拉动、环境兴县”战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在加快建设美丽富裕文明和谐新沂源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