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锦州是辽西重要工业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60年代,曾被国务院命名为“大庆式锦州新兴工业地区”。 80年代,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经过近9个五年计划建设,整个工业发展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技术装备较为雄厚的具有相当基础的综合性工业体系,现已成为锦州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4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3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61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443.7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2:49.2:35.6。人均生产总值为4000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全年固定资产投资80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8%。
二、工业
锦州是我国重要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基础雄厚。中国第一只晶体管、第一块石英玻璃、第一根锦纶丝、第一座电子轰击炉、第一支人造塑料花都诞生在这里。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业为主体构成锦州坚实的工业基础。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锦州分公司、东港电力有限公司、攀枝花钛业有限公司、锦泰金属工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坐落在锦州。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蓬勃发展起的一大批高新技术先导企业成为极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新锐。锦州有近百种高新技术产品和数千种产品远销四海。50米举高平台消防车填补国内空白,道光廿五白酒誉满海内外;三峡工程、“神州五号”飞船都用上锦州的产品。锦州正加快精细化工、焊接材料等产业为重点的六大工业生产基地建设,打造着“锦州号”行业巨轮;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四大新兴产业。锦州通讯发达,是中国东北三大通讯枢纽之一,移动电话占有率居全省前列。
1.工业布局
自2011年起五年,锦州市将构建包括国家北方炼化、中国光伏产业、石化轻纺工业、特种铁合金产业、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在内的五大基地。
2.国家北方炼化基地
继续支持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炼量扩能改造,加快产品质量升级步伐,重点发展石化深加工、精细化工高端石化产品。同时,还将积极推进锦州湾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
3.中国光伏产业基地
依托新世纪、阳光能源等企业,重点建设龙栖湾新区、西海工业区光伏产业园区,积极发展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产品,形成产业链条,建成中国最大的硅材料生产基地、东北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
4.石化轻纺工业基地
依托辽宁龙栖湾石化、化纤公司等企业,重点建设年产200万吨PX、240万吨PTA和240万吨PET和240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
5.特种铁合金产业基地
依托中信(锦州)铁合金公司,重点发展金属镁等产品,做大做强特种铁合金产业;依托宝钛华神钛业有限公司,重点建设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海绵钛全流程配套项目。
6.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基地
依托中信(锦州)钛业集团等企业,推进汤河子工业区年产10万吨扩能改造和新建年产20万吨钛白粉项目建设,打造中国锦州百万吨金红石型氯化法钛白粉生产基地。
7.365客服世界锦州产业园
由365客服世界集团建设,项目占位于锦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年预计发展到3-5万席的规模,届时锦州基地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服基地。365集团立志将其打造成为“立足辽宁,服务全国,辐射亚太地区”的现代化呼叫服务产业基地。
三、农业
实现由普通型向无公害和绿色农业转变,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一牧两水一菜”四大产业。促进养殖方式由庭院式饲养向小区式饲养转变,推广优质苹果品种,建设全国的蔬菜、水果、肉蛋、花生和水产品重要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十大渔业板块基地、十大渔业园区和培育十个渔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20个以粮油、畜牧、水产、水果、蔬菜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
四、物流业
构筑以港口建设为重点的物流设施平台,以发展区域物流为主,以发展国际物流为重点和方向,完善本地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以建设东北亚物流中心为目标,依托恒大、渤海、华联物流中心,重点完成恒大物流二期工程、渤海物流二期工程,推进保税物流区及加工区建设,完善华联北方物流配送功能,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形成集运输、仓储、配送、包装、加工及信息处理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到2010年现代物流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引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10家以上,物流配送额达到200亿元以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