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衢州市交通志》记载,到清末,衢州境内有古桥梁457座。
北宋末,兴建衢州城时,从小南门外南湖引水人城,开挖的内河从小南门到马站底,然后一分为二,一条经东河沿、中河沿、西河沿,转南至天官桥人南湖;另一条从马站底经过府山北入菱湖,然后从讲舍街西头至今新华小学入斗潭河。这一段称为新开河也称新河沿。这两条内河穿过的街道巷弄,都有石拱桥、石板桥。如上街的莫家桥、坊门街的文昌桥、狮桥街的狮桥、小西门的天官桥、天皇巷北口的天皇桥等等。加上内河边的住户建有的私家门口桥,衢城到底有多少桥,历来都不清楚。
水安桥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计八都西端,横跨枫溪,205国道傍桥而过。该桥为半圆形单孔亭阁式廊桥,桥全长20.25米。据桥廊抬梁上题记,该桥重建于清光绪七年(1891年)仲秋。水安桥原为一木桥,后被洪水冲毁,村民齐心协力捐资造了石拱桥,而桥上这些亭阁,则是由当地祝氏乡绅独资建造的。该桥由桥身和桥上建筑两部分组成,拱券用“刀”形条石错缝横砌而成,两边桥帮用条石砌筑,桥心由石板铺成,两边桥面为鹅卵石铺砌。人立桥底仰视,可见券顶正中稍偏北边的石缝中插有一尺余铁剑,传说此为“黄巢剑”。据当地年长者反映,此剑是当年建桥时,特意插在桥正中石缝里的,其作用是“镇妖魔,避邪气”。据考,与水安桥相类的“风雨桥”为云南侗族山民的特色建筑,为何在浙闽交界的甘八都会出现这种“风雨桥”?可见,作为“百姓古镇”的甘八都,很可能和云南侗族有某种关联。
桥上原有廊屋川司,因修建公路而被拆去两间,现存七间。正中一间廊屋之上覆以重循四角攒尖顶,翼角起翘。重循之下设槛窗。天花板下置一木制活轮,作垂吊照明灯具之用。五架梁两瑞及雀替雕刻有简易花草纹,左右廊柱柱头均雕有几何花草纹饰的牛腿,以承廊循。桥下溪水飞湍,桥上廊亭流动,宛如一段声情并茂的华彩乐章,与镇上多姿多彩的民居古建筑浑然一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桥廊东西尽间与梢间之间的南面缺一根金柱,其原因是路从尽间的南面通过此桥,如设金柱,反而会影响车辆行人过住,我们的祖先在设计时即考虑到这一点。原拾梁上书有若干墨宝,因“文革”时被刷不易辨认,其中一处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另一处为“大清光绪柒年(公元1891年)辛卯仲秋谷旦”,尚可辨认。
水安桥,为江山市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亭阁式古桥梁,它为我们研究古桥梁建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1986年,该桥被江山市公布为重点保护单位。1996年,水安桥上的木构廊亭被特大台风全部摧毁。1999年,省市再次拨款子以修复。该桥曾录入省交通厅编写的《浙江桥梁》中,为甘八都“枫溪十景”之一。
文昌桥位于江山市峡口镇三卿口村口,呈南北向横跨三卿口溪,连接两端仙霞古道,为古时入闽之要道。该桥为半圆形单孔石桥,全长17.5米。拱券为条石纵联砌置。两端桥帮和桥面均用乱石铺砌,中央横铺三块石板与纵铺石板交叉成十字形。券顶东西两面条石各刻有正楷体“文昌桥”三字。桥西南边有一古樟,给文昌桥增添了不少生机。樟旁原建有一四角亭,现已被毁,尚留残迹。亭东侧原立有建桥碑记亦被毁,现仅见碎座。距桥南15米许,路边尚见立有一小方“重修三川文昌桥碑记”。据载,现桥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86年,公布该桥为江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衢州的古桥具有技术先进、工艺精巧等特点。位于龙游县石佛乡黄塘源村的神仙桥,建于南宋(1225年)。此桥以条石为材料砌成,呈“八”字形,无桥墩,依靠相互压力挤紧。“八”字桥是介乎梁桥和拱桥之间一桥型,有入分析拱桥是由这种“八”字桥演变而来的,因而该桥被载入《中国桥梁史》一书。
位于衢江区湖南镇的廊屋桥,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663年),同治十二年(1871年)重修。该桥近看是桥亭,远看似阁楼,堪称是一座工艺精巧之桥。该桥为伸臂式木廊桥,两端泊岸用横三纵四相叠的排木逐层向河心伸出,以承托木梁桥面及桥上廊屋。桥上廊屋共计七间。桥的叫司廊屋东面设有佛龛2座,西面开设壶门3处。各廊柱间设有“万”字形花格槛窗,工艺十分精到。整座桥呈红色,被青山绿水相衬,竟形成一幅极美的风景图。
位于衢城东北方向衢江区莲花镇莲花村的莲花古桥,建于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桥高三丈,石拱五虹,每虹四丈。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法砌筑而成。桥面宽一丈六尺、桥长三十五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此规模,是非常了不起的。
位于石梁镇柘川东面、横跨于柘溪之上的灵川桥,据桥碑记载,该桥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丙申,为六墩七跨石梁桥,全长50.3米。该桥为船形桥墩,用10层条石叠砌而成,其上三层石条逐层向墩外伸出承托桥面,以缩短石桥梁的跨度。桥西立有桥碑和石经幢各一。桥碑立于一小亭之内,中部竖刻“灵川桥”三个大字。石经幢平面为八角形,其上覆一石雕八角攒角尖顶,顶部饰一葫芦宝瓶。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城市范围的拓展,我市先后建了20余座大型新桥梁、4座现代化立交桥。古桥的交通功能正逐渐让位于新桥,但古桥审美、认知等方面的功能却日益彰显。不知有多少人从古桥上走过,不知有多少船只从古桥下通过。衢州古桥,默默地撑起阴晦的风雨……虽然历经数个朝代,至今大多的桥梁仍保留着当时古朴的面貌,有的仍在默默地发挥着它的使用价值。像山水间的琴弦,衢州古桥诉说着高山流水的情怀。
能力秀互粉http://www.wm23.cn/wuying123
个人博客互粉http://blog.sina.com.cn/u/2899400125
新浪微博互粉http://weibo.com/u/2899400125?source=blog
互送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56328392.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