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一村一警”警务模式工作中,河南省虞城县公安局以“八进村八到户”活动为契机,大力推动此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着力构建“民生为先、服务为先、群众满意”的“民生警务”新机制,成效明显
平安创建进村,宣传发动到户。包村驻村民警把扎实开展平安创建和“一村一警”工作进村入户相结合,充分挖掘村(社区)和农村资源优势,集中民智、凝聚民心、调动民力,把深入开展“一村一警”警务模式作为联系和发动群众的纽带,动员大家共同参与到平安创建工作去,不断深化“平安虞城”创建活动。“一村一警”入户走访中,通过在各村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入户发放平安祝福卡、温馨提示卡、警民联系卡、宣传贴图、电话贴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行之有效的方式大力开展“平安虞城”宣传活动,使“平安虞城”建设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参与。
视频监控建设进村,治安防范措施到户。包村民警配合驻地派出所进一步完善视频监控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动员村级治保会、巡逻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开展活动;同时,依托“三级视频监控网”,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设全方位立体化无死角视频监网;积极开展社区矫正、违法青少年帮教、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重点高危人员管控等群防群治工作,提高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主动性。围绕“防火、防盗抢、防拐、防诈骗、防非法传销”和远离毒品,抵制赌博等内容,入户开展宣传和安全隐患排查,传播安全防范知识,传授自我保护方法,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九月份以来,全局“一村一警”驻村包村民警共组织开展治安防范136次。
纪委副书记史克峰到杨集乡袁牌房村报到的第一天,即到村民家中走访,村民对他这个“外乡人”的到访不太“感冒”,甚至连村干部的态度也不怎么热情。史克峰并不恢心,始终坚持深入农户与村民拉家常,有时帮助他们干些农活,一来二去,他和村民之间的距离慢慢地拉近了。村民和他反映村里不时有酒后打架、偷鸡摸狗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案件发生。史克峰找来村委干部商量如何落实该村治安防控问题,召开村委、党员、群众代表会议,通过认真讨论研究,组织13名村民成立了一个义务治安调解、巡防队,专门负责该村的治安调解和治安防范工作。
情报收集进村,重点人员监管到户。包村民警充分发挥村级群防群治组织和治安积极分子的作用,实实在在的布建一批治安信息员,健全信息收集渠道和工作机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情报信息网络,全面加强信息收集、研判工作。做好实有人口管理工作,重点人员监管,扎实开展走访调查,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全面采集人员、物品、地理信息,及时报送驻地派出所录入、更新各类信息系统数据,切实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信息主导警务,为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九月份以来,全局包村民警共掌握各种信息113条、征求意见建议180条。
2014年10月23日,小侯派出所所长李浩然接上级公安机关通报称,江苏非网上在逃人员黄某有可能在小侯辖区活动。接此通报后,李浩然所长在该所“一村一警”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专门部署,并要求全体民警在入村走访中围绕此人进行认真摸排,以期发现该在逃人员的活动轨迹。10月25日,小侯派出所大刘楼警务室民警曹计划像往常一样到自己分包的村庄——王七庙村走访,曹计划走访到该村一健康用品商店时发现该店负责人疑似江苏警方通报的在逃人员黄某,为了避免惊动该人,曹计划充分发挥走访时对该村人熟、地熟的优势对该店负责人的个人信息进行了详细调查。后经多方核实,证实该人正是江苏警方通报的在逃人员黄某。确认无误后,小侯派出所民警李浩然、曹计划等人迅速行动将黄某带到派出所。经讯问,该店负责人正是江苏警方通报的涉嫌诈骗在逃人员黄某对其在江苏诈骗他人外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犯罪嫌疑人黄某已被移交江苏警方。
了解社情民意进村,矛盾排查到户。驻村包村民警积极走村窜户收集情报信息、案件线索,为开展严打整治行动提供情报信息,重点打击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乱点”区域场所,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在农村推行义务调解员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重点抓好因一些社会热点领域和一些社会重点群体引发的社会矛盾,努力调处城乡社区小矛盾、小纠纷,深入排查因土地纠纷、房屋拆迁、基本建设用地、企业兼并、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拖欠工资等所引发的矛盾问题。在活动中,要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矛盾不上交、不转化,不升级,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努力实现“一控双降”目标。九月份以来,全局村警共成功调解化解矛盾纠纷96起。
杨集镇袁牌房村李某家办丧事,准备将其病世的父亲埋入家族老坟,因为土地重新划分现在李某家老坟所在位置土地规袁某家所有,袁某不同意李某父亲埋在其土地里。9月22日,按照当地风俗李某家出殡,李某和袁某各组织20余人准备械斗。了解情况后,包村民警史克峰迅速组织义务调解员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制止了这场械斗发生。通过史克峰和义务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做工作,双方最终达成协议。
窗口服务进村,办证送证到户。包村民警配合驻地派出所窗口单位全面推行“阳光警务”,坚持以优化“窗口”服务工作为突破口,不断推动服务管理创新。依托农村警务室,实现户政“窗口”和服务前移,主动为群众受理出生报户、户口迁转、户口簿、身份证等户政业务,对残疾人、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人群要逐户问需,送证上门。对于特困户免除工本费用,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民心,争取支持。至10月,全局包村民警警服务群众842人次,上门照相为困难群众办理二代身份证4010张。
政策科技进村,法律服务到户。包村民警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黑板报、普法读本、科技刊物等积极开展“送科技、送政策、送法律”进村入户活动,逐户上门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及与群众联系紧密的法律法规送到群众中,积极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调动农民致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至10月中旬,全局包村民警共进村入户开展法律宣传近千场次。
扶贫帮困进村,排忧解难到户。包村民警大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加大对困难群众、“五保户”、贫困党员和老干部帮扶工作力度。特别是对残疾人、空巢家庭、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和特困家庭必须逐户上门,开展一对一的帮扶,通过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把“温暖、服务、帮扶”送给群众,最大限度的争取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真心支持。至10月份,全局村警共慰问困难群众70户、孤寡老人109人次,孤残儿童人63人次,救助群众50人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90余件。
包村民警丁林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关爱,易沉迷网络”这一社会现象,主动邀请分包的刘店张庄村12名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到工作站,帮助补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正确使用计算机。同时,丁林还积极呼吁社会力量献爱心帮助留守儿童,10月17日,丁林携手虞城团委“时军志愿者服务队”一起走进张庄村,为12名留守儿童送去了学习书籍和文具。丁林还与家庭生活困难的张智杰小友朋友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进行帮扶。
心联心大走访进村,意见征询到户。包村民警通过召开警民评议会主动汇报工作,全面收集城乡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意见、建议。在进村入户活动中,围绕“治安好不好、作风行不行、满意不满意”为主要内容的“点对点”评查,落实“两率一度”调查、回访等措施,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整改、落实并回访答复,直到群众满意为止,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有效提升执法公信力,提高群众满意度,树立驻村挂点民警新形象。十月份以来,全局村警共组织召开警民评议会300余场次,征求到意见建议184条。(via许铭君 代先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