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清乾隆年间兴起,山村流传最广,衢县莲花乡、长柱乡、灰坪乡,江山的廿八都灰山村,开化的中村乡、长虹下坞、底本前洲、马金姚家、九都官台山都有木偶戏班。开化中村乡时坑村的“双贵班”,早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创建,历经二百年不衰,“文化大革命”期间,木偶、道具俱毁。今仅存开化头溪乡左溪村木偶戏班。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分布袋木偶、提线木偶两种,衢州时兴提线木偶。戏班一般4至5人,最多不超过6人,全副傀儡行头、乐器仅一担箱子。行头有“一副”和“半副” 之别(也称“一堂”或“半堂”)。“一副”行头,傀儡头有24个至28个之多,“半副”行头傀儡头仅半数。“一副”行头即:生角8个(小生、苦生、靠生、黄马挂生、红营衣生、箭衣生、蟒袍正生、客衣正生);旦角8个(小旦2 个,花旦、二梁旦、正旦、青客衣旦、丑旦、老旦);老外2个(蟒袍老外、客衣老外);大花2个(包公、曹操)以及二花2个,四花1个,黄客老2个(又称客子倪),龙套2个,副末2个。24个傀儡头。则减少小旦、苦生、老外、副末各1个。艺人的分工有前台、正吹、副吹、鼓堂、散手、写戏、行头主等。前台主管演员的唱、白,称傀儡先生(即提线人);正吹主奏先锋、枉风、唢呐、徽胡等乐器;副吹主奏板胡、二胡;鼓堂主掌板鼓、打小锣;散手主掌大锣、大拔、兼二胡;写戏主管戏路联系等外勤。行头主即傀儡先生。
木偶戏的表演舞台称“木傀棚”,面积很小,前三分之一部分为表演区,称“前台”,仅一席之地;后三分之二部分是乐队并放置戏箱,悬挂傀儡等。很重视头夜的开台戏和末夜的扫台戏。开台戏的程序是:请神、祭台、读文牒、闹头台、踏八仙、跳三星(跳魁星、跳白面、跳财神)、拜堂、闹二台、三剧头,然后演正本戏,往往演到天亮。末夜的扫台戏,要等正本戏演完,然后包公出场扫台,意为去邪扶正,如意吉祥。
衢州木偶戏的唱腔,除《夫人传》唱松阳高腔,其他都唱徽戏、乱弹。剧目一般都有四五十本以上,比较流行的有《夫人传》、《九龙阁》、《卖花记》、《包公案》等,经常演出的折子戏《送徐庶》、《永乐观灯》、《桃园结义》、《白兔记》、《黄金印》、 《芦花絮》、《天宝图》、《秦香莲》、《姚移于》、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四五十折。
能力秀互粉http://www.wm23.cn/wuying123
个人博客互粉http://blog.sina.com.cn/u/2899400125
新浪微博互粉http://weibo.com/u/2899400125?source=blog
互送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56328392.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