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的雨夜

家乡区县: 浙江省海曙区

咖啡壶在炉子上嗞嗞作响,沸腾的咖啡冒着热气,烘暖了整间屋子,浓香弥漫。

下着雨。雨是从黄昏开始的,从早上起天便阴沉得很。雨不大不小,淅淅沥沥的。

星巴克——我开办的一家咖啡屋,在伦敦市郊。平时生意不错,时有年轻的情侣和温馨的家庭光顾。可是今天,这么糟糕的天气,哪有人会有闲情逸致来星巴克呢?

我倚着柜台,睡意一阵阵袭来。

突然,玻璃门被推开了,一个蹒跚的身影慢慢地走进来。

“小伙子,来帮我一把!”听到这个熟悉的嘶哑的嗓音,我急忙跑过去。

“芬妮太太,下雨了你怎么还过来啊。我说了,如果见到他了一定给你打电话。瞧你,都淋成这样了!”我边帮芬妮太太收起伞,边低声责怪她。

“唉,没办法,一到九点钟,我的脚就不知不觉走到你这儿来了。”

我把芬妮太太扶到咖啡椅上,递给她一条熨好的毛毯,“来点什么?我的老主顾。”“老样子,一杯星冰乐和一块樱桃蛋糕!”老人爽快地回答。

尽管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重复,但我们始终以微笑乐此不疲地招待对方。

芬妮太太的确是我的老顾客了,记得从我的店开张的第三天晚上起,她每晚九点钟都会准时过来。她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约莫六十岁,声音有点沙哑,却不失温柔。

我注意到她,是在三年前的那个煦暖的春夜。十一点多,客人陆陆续续离开了,因为是郊区,一般人不会在外面待到太晚。我在柜台忙忙碌碌,结好客人的账后,才注意到一位佝偻着腰的老人独自坐在靠窗的桌边,望着玻璃窗外朦胧的夜色,她的眼眸里透着深深的落寞。

于是,我轻轻地走过去,在老人对面坐下。

“摄政街的夜景很美,不是吗?”我友好地和她搭讪。

老人缓缓回过头来,看着我,说:“小伙子,能听我讲讲我的故事吗?”

我先是一愣,随后应答道:“当然,你说吧!”

二、孤单的白桦林

这位老人叫芬妮·爱德华兹,早年时居住在苏格兰的一片阔叶林边缘,一株株白桦长得很旺,结实的树干和茂密的枝叶很是蓬勃。

当时的芬妮太太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她的丈夫埃文森·爱德华兹是一名桥梁工程师,还有两个双胞胎儿子托马斯和罗伯特。这两个小家伙机灵可爱,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叛逆的苗头越来越大。

由于受不了芬妮太太严格的管教,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两人相约离家出走、闯荡世界。正好又赶上丈夫外出,芬妮太太一觉醒来发现两个孩子不见了踪影,忙独自四处寻找,整个林子搜遍了也不见一个人影。

芬妮太太非常自责,一边埋怨自己太过严苛,以至于孩子们选择了离家出走,一边发疯似的寻找儿子的下落。可惜一直都没有音信。但是芬妮太太一直坚定地认为两兄弟会回来,他们不可能丢下爸爸妈妈不管。于是她让丈夫到外边寻找,自己则待在家里静静地等候。

没想到一等便是十三年。这些年,丈夫找遍整个英国也没有儿子的音信,因积劳成疾于三年前过世了,而对于兄弟俩的失踪,警察也无能为力。

有一天,芬妮太太猛然想到一条线索:兄弟俩非常向往伦敦,而且很喜欢星巴克的咖啡。从那以后,芬妮太太孤身一人在伦敦的每一个咖啡厅奔走,直到我这家名为“星巴克”的咖啡屋开张,她坚持每晚到我这儿来询问消息。

那天听了老人的讲述,我的眼眶有些湿润,随即我哽咽着对她说:“芬妮太太,我相信你儿子会回来的,有朝一日一定会的。”

芬妮太太呵呵地笑起来,心情舒畅了许多。

“小伙子,我点的东西怎么还不上?”厨房外传来芬妮太太的声音,我这才从飘摇的思绪中回到现实。

“来了,来了!”我应道。

三、清凉的摄政街

我端来两人份的星冰乐和蛋糕,与芬妮太太对坐。

自从那个春夜了解了老人的经历,我总会花一些时间陪她说说话,等到街上的灯光暗淡下来,我才关上店门,有时送老人回家。

这一次,面对我的又是那张笑意盈盈而又苍老的脸。

刚开始我们都沉默地喝着咖啡,后来芬妮太太首先发话,拉了一些家常,我耐心听着,不时地回应。

时间过得飞快,又到了打烊的时间,我送芬妮太太出门。

雨小了些,芬妮太太打着伞,颤巍巍地走进雨幕中,我看得出她有些失落。

她的身影越来越模糊,也或许是什么东西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靠着门,微微一笑,在心里戳穿了她的谎言——从我第一次遇见她,她便对我说了无数的谎。

她根本不是什么芬妮太太,她的真名是萨拉;她的丈夫实际上叫丹尼尔·斯威夫特;她的两个孪生儿子一个是克里克,一个是亚历山大;苏格兰并没有她所说的白桦林,她原先居住的确切地点是俄罗斯圣彼得堡。

当然,我也一直以谎言来回应她的谎言。我的名字并非我的现用名罗兰德,我是克里克——萨拉的儿子。但至少“芬妮太太”所叙述的故事是真的,我对她怀有的感情也是真的。

我就这么揭晓真相看起来有些突兀,可事实就是这样。从一开始我们就互知彼此,萨拉之所以每晚都光临我的咖啡店,大概是希望我能自己说出口吧。

我不小了,是三十岁出头的老男孩了,我猜她佯装老花眼将我看成年青人是为了给我一个暗示——她在我小时候就常称呼我“帅小伙”。

但是我到底还是说不出口,我没有勇气告诉她关于我的弟弟亚历山大的事,况且我心里还藏着一个不能对任何人说的理由。这困扰了我很久,包括现在。这件麻烦的事搞得我的神志几近崩溃。

良久,我定了定神,狂奔着冲进了雨中,张望着寻找萨拉的身影。雨水冲刷着全身,让我几乎睁不开眼。

我想好了,无论如何,她是我的母亲,就算是再难以启齿的事情,相信她听后一定会原谅我、揽我入怀的,不是吗?当我细细端详她温柔的目光时,我就知道她早已原谅我和弟弟,原谅我们曾经的背叛和抛弃。

我向前冲着,大声地呼唤着她,只是从我口中发出的不再是蒙着虚伪面纱的“芬妮太太”,而是那句我耽搁了多年的“妈咪”。

我孩子气地呼唤着,这有什么呢?毕竟在她的眼中,我永远是她的“帅小伙”,我的童年,将在这个雨夜结束。

清凉的摄政街,留下了我一声声亲切的呼唤和一个个深深的足印……

亲情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这篇小说为我们塑造的那个十几年如一日寻找儿子的母亲,让人动容。本文最大的亮点是充满悬念:雨夜老人为何还来咖啡屋?老人给“我”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两个孩子哪去了?为何明知道老人撒谎,“我”却不揭穿她?为什么“我”不和母亲相认?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有充满悬念的开头,更有令人回味的结尾,以场景为小标题划分文章片段,在特定的空间中,细腻地刻画人物形象。而语言的节制也使文章的情节在推进中含而不露,自然贴切!

沈琳(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