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天文学家卫朴

家乡区县: 淮安市淮安区

北宋神宗时期,由于王安石推行变法,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科学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涌现出毕升、沈括等一批科学家。在淮安也出现了一位鲜为人知的盲人天文数学家卫朴。 《辞海》介绍卫朴:“北宋天文数学家。淮南人。平民出身,精算法。曾得沈括赞赏……”淮南,实际上就是当时之楚州(今淮安市淮安区)。卫朴生活在十一世纪中期,大概因为他是盲人,没有“功名”,也未做过官,史书对其极少记载,具体生卒年月无考。我们只能从《梦溪笔谈》以及府、县志上找到一些零星记载。

卫朴(生卒年代不详,活动期公元11世纪中叶)中国北宋天文学家,数学家,平民出身。从小酷爱天文和数学,每当借到这方面的书籍,总是爱不释手,倾注全部心力去阅读。由于家境贫寒,白天只得从事劳动以维持家庭生计,晚上读书。久而久之,昏暗的油灯严重的损害了他的视力,致使卫朴在30多岁时就双目失明(与英国天文学家,反射望远镜的发明者---格雷果里有着相似的命运)。从此以占卜为生,“居北辰镇(淮安北门外夹城)神祠中”。他能“口诵乘除俱不差,其精妙不尽述”。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布算满案,以手略抚之,人有窃取其一算者,更抚即觉。”实际上,卫朴用不同的筹码来计算二阶等差级数。卫朴对天文、历法很有研究,“三十六诸历通验者,不过得二十六,(僧)一行得二十七,朴乃得三十五,能不用算,推古今日月食。”

与此同时,他以顽强的毅力磨练记忆力。终于能做到过耳不忘,精算法,尤善心算学者。当时使用的历法是《崇天历》,曾预报1068年7月15日将发生月食。卫朴经验算发现此历误差太大,月食不可能发生在预期的时间,他写信给朝廷负责古典天象的司天监,时至7月15日果然未发生月食。卫朴的才学曾得到沈括的赞赏,于神宗五年(1072年)被推荐入司天监主持修订《奉元历》。于神宗八年(1074年)成历并颁行,施行达18年。北宋大科学家、政治家沈括在嘉祐年间中了进士,做了沭阳县令,后朝廷派他在江浙一带考察水利、农业、差役,发现了这位通历法、“精算数”的盲人卫朴。神宗熙宁五年(1072)沈括“提举司天监”,即主国家天文台事,“招卫朴造新历,募天下,上太史占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五,皆施用”。(《宋史·沈括传》)举荐卫朴“入司天监”。当时一些世袭的历官,瞧不起这位出身平贱的盲人,故意从中阻挠,沈括力排众议,让卫朴主持修订历法。经过三年的努力,《奉元历》修成。熙宁八年(1075)在全国颁布施行《奉元历》,一共行用了十八年之久。是年冬,沈括被派出使辽国。卫朴亦以“卜吉凶”的“方家”云游四海,离开“司天监”。卫朴与“水邱秀才”、“孙卖鱼者”合为“圣僧三人者,皆以异迹见称于时”(《重修山阳县志》)。[1]
除《奉元历》外,卫朴的著作还有《七曜细行》1卷、《新历正经》3卷、《义略》2卷、《立成》15卷、《随经备草》5卷等,称得上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位奇才。

微风四叶(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