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员沈坤

家乡区县: 淮安市淮安区

沈坤豪生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南直隶淮安府大河卫人(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河下竹巷街梅家巷),祖籍苏州府昆山(今江苏苏州昆山),一说徽州府休宁县城西门凤湖街 ,祖辈均为军籍,父亲沈炜经商。嘉靖十年(1531年),中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嘉靖年间,任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十三年五月,升为右春坊右谕德,改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母丧家居时,适倭寇犯淮,沈坤招练乡勇两千人,抗倭有功,民间称“武状元”。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淮安太守范槚和给事中胡应嘉诬陷他“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嘉靖帝将沈坤逮捕下狱,死于狱中。吴承恩曾为沈坤的父母撰写墓志铭。

明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钦赐状元及第。嘉靖年间,奸佞当道,沈坤为人耿直,不愿折腰事权贵,致使不被重用,长期任翰林院修撰。后改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十六年,沈坤因母亡回家守孝。当时,淮安地处黄海之滨,又是漕运咽喉,常遭倭寇骚扰。沈坤挺身而出,变卖家产,召募乡兵千余人,亲自操练,百姓称为"状元兵"。同治《山阳县志》卷二十一记载:(嘉靖三十六年初),“倭数千人自日照流劫至淮安,时邑人沈坤方家居,散赀募乡兵千余屯城外。倭纵火焚烧,官兵且却。坤率兵力战,身犯矢石,射中其酋,倭始退。”《江南通志》在这条记载后还说:乡兵乘胜追击,“城上望之,呼曰‘状元兵!’未几,倭以二十二船从泗而下,焚掠尤惨。坤极力会战。”《重修宝应县志·摭记》记载:世宗嘉靖三十六年“五月一日巳刻,倭从高邮至宝应,越宿移舟淮郡,遇沈状元家兵,冲突复回……至十七日挖北盐坝乘水放舟而去。”在姚家荡一战中,被戳死的倭寇有800多人,就地掩埋,形成一大土堆,名曰:"埋倭墩"。嘉靖帝任命沈坤为北京国子监祭酒。尚未及赴京上任,嘉靖帝听信谗言,将沈坤逮捕下狱,被拷死于狱中。

微风四叶(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