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有历史吗

家乡区县: 龙胜各族自治县

龙胜县境内居住着侗、苗、瑶、壮、汉等五个民族。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龙胜又是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所到之处留下了许多革命文物和遗址。全县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其中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这些文物是全县文化瑰宝。下列所列仅仅是其中几处重点保护单位概况:
红军楼
“红军楼”位于平等乡龙坪村龙坪寨上。建于清代嘉庆四年(1799年)原为“杨氏鼓楼”。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赤此地,国民党反动派为阴谋离间畿军和侗族人民的关系,派出便衣混入龙坪寨妄图纵火烧毁民房和鼓楼。我中国工农红军在周恩来的指导下,将火扑灭,使这座历史悠久的鼓楼于灭灾。侗族人民为记住红军的恩情,将此楼改为“红军楼”,1981年区人民政府下文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桥
“红军桥”(又名顺风桥)。位于伟江乡布弄村潘寨旁的一条小河上。建于民国初年。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此地,红九军团后卫队在阻击敌人的战斗中,在此桥的两岸与敌人激战,有十余战士伤亡。当地苗族人民将受伤的红军战士抬到桥上养伤,日夜护理,康复后继续北上抗日。后来苗族人民就将这座改称为“红军桥”。1994年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等鼓楼群
在距离龙胜县城北部七十公里的平等乡平等村侗寨上,巍峨庄严地屹立着十三座鼓楼。鼓楼建造的年代由清代乾隆年间至民国年间。十三座鼓楼分别立于平等村的寨头、寨中、寨尾和较为开阔之地,环抱侗家木楼。大的鼓楼占地300平方米,小的仅九平方米。1994年7月,区人民政府下文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鼓楼是我国目前在侗乡以鼓楼群体为单位列为省(区)一级的第一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manli(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