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传说——断桥残雪

家乡区县: 浙江省西湖区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线上,何时建造不详,但唐代张祜的诗中,已有“断桥荒藓涩” 之句。 其名由来,众说纷纭,一说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断,故称断桥;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 也有人说冬日雪霁,古石桥上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依仍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似断非断,得名“ 断桥残雪”。宋代,断桥又叫宝佑桥。元代因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故又称为段家桥,段家桥简 称段桥,谐音为断桥;现在的断桥为1914年改建,五十年代又经修饰。桥东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

       断桥残雪是西湖冬季的一处独特景观。由于断桥背城面山,正处于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上,视野开阔 ,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佳处所。每当瑞雪初晴,站在宝石山上眺望,桥的阳面已冰消雪化,所以向阳面望 去,“雪残桥断”,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故从阴面望去,“断桥不断”。 断桥残雪是西湖难得的景观,“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伫立桥头, 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

下面是关于断桥残雪的传说。

      著名民间传说。主要描述由白蛇所变的白娘子与青年许仙的恋爱婚姻悲剧。白娘子同其侍女小青清明节在杭州游西湖时遇雨。青年许仙以伞相借。后来白娘子以送伞为名,向许仙剖白爱情,定下姻缘,二人迁往镇江开设药店为生。金山寺法海和尚见了许仙,说他面有妖气,叫他在端午节让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显形,吓死许仙。白娘与小青盗仙草救活许仙,但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寺,使夫妻分离。白娘子前去索夫,水漫金山后,与许仙断桥相遇,和好团圆。法海再度前去破坏,将白娘子镇于雷峰塔下。

         白蛇传说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 唐传奇《白蛇记》的一定影响。据杭州《净慈寺志》记 载,在宋代该寺附近山阴曾出现过巨蟒,并会变女人时 常害人,而陈芝光《南宋杂事诗》中,也已见“闻道雷 峰蛇怪”之说。此外,民间还有法海作了坏事,竟躲在田 螺壳里不敢出来的传说,也是这个故事的片断材料。还 吸收了一些金山原有的僧龙斗法传说。《西湖三塔记》 中进一步反映了白蛇故事的梗概。女主人为白卯奴,清 明在西湖迷途,得到奚宣赞的救助,其母欲吃奚宣赞的 心肝,两次都为白卯奴所救出。最后白氏母女均被镇压 在西湖三塔下。这里,故事被加上了人妖不可共居的色 彩。明末冯梦龙所编《警世通言》中收有《白娘子永镇 雷峰塔》的通俗小说倾向也是如此。故事中许仙性格懦 弱,听从法海安排,不顾前情,主动捉妖。故事的矛盾,主 要在许仙与白蛇之间展开。清代初年的《雷峰塔传奇》,减弱了白蛇的妖气,突出了她坚决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 性格。故事的主要矛盾,转变成白蛇与法海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义妖传》和《白蛇宝卷》也 表现了同一倾向,其中法海成为干预和破坏幸福婚姻的恶势力代表。白蛇传说进入戏曲以后,情节更为丰富,人 物性格也更加丰满。白蛇传说从最初的雏型发展到基本定型,其中既有民间文学自身的流传变化,也接受了说唱、小说、宝卷、戏曲等俗文学的影响。

团扇风轻(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