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白马山

家乡区县: 惠州市博罗县

白马山位于惠州市博罗县西北部的横河镇,主峰马头峰海拔692.1米。由于正处南北走向的罗浮山与象头山中间,使得“高度”不够的白马山竟然知之寥寥,游客稀少。
据《博罗县志》记载:“以茶山西走为白马山,屹然而止。白马上插三峰,与其西之双髻山,隔河相望。其中一峰有石壁斜矗,石甚巨,高数丈,中有泉,不涸而甘冽。有丛祠在杂树间。其下巨不摺叠横河上。缘崖甃石千百级,春秋佳日多游客。”可见旧时,白马山也是一处游览胜地了。


白马山在唐朝时是一座仙山,据传有一位仙人曾住在山上,后来仙人去了南海的西樵山,留下白马镇守此山,后人便称此山为白马山。
通往白马山的道路如今已经非常平坦,沿途乡村风光无限美,确实是户外踏青郊游的绝美佳境。通往白马山顶除去现在人工修筑的山路,还有一条古道——白马古道。这是一条朝圣的路,因为在行至白马山顶三分之二处有一座白马庙。

白马古庙,也叫白马山坛。与众多名山类似,这座庙宇也有动人的传说。相传300多年前,有一头白马常下山觅食,农夫曾多次追捕,但白马逃进山中西北角的一个岩洞里后,农夫屡次进洞捕捉均无功而返,因此这条神秘的白马就被认为是“神马”。由于洞内有一悬岩终年滴泉,泉水清冽甜润,人们便在此建了一座庙,取名为白马山坛,而山也随之得名白马山。荒废已久的白马古庙显得异常落寞沧桑,据说其在1964年被毁后再也没有重修。保存完好的庙门依然彰显着明清建筑的艺术特色,门额是一块写着“蓬壶”的石匾。

据白马山村一些老人讲述,古庙有可能创建于明代,据传祈福极灵,曾经香火鼎盛。由于史料的缺失,《惠州府志》与《博罗县志》都难以找到白马古庙的背景资料。红尘之中,世人对古庙的遗忘,使得古庙在上世纪60年代的那场重创之后,难获新生,于是就这么无休止地沉寂下去了。

童童(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