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寿圣寺
古寿圣寺始建于宋朝,距今七百多年的历史,时为泰州佛教界“十四大丛林之一”。寺院坐落在素有水乡泽国之称的千年古镇溱潼,时为东台十四大丛林之一,溱潼九大寺院之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寺院之藏经楼又名水云楼,临湖而居,凭栏极目,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水凫嬉戏。其时文人墨客云集,吟诗诵词,人文气息一派浓厚。文革期间,寺庙不寺被毁,时至昌明盛世,经泰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在风光秀丽的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恢复重建古寿圣寺。
景点历史
古寿圣寺始建于宋咸(1265-1274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为佛教界“十四大丛林”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历史汇聚的场所。该寺大雄宝殿后名闻遐迩的藏经楼——水云楼,千百年来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在此隐居驻足,明吏部侍郎储罐、清八怪郑板桥、民国元老于佑任等都曾在此驻住。 由于文革期间寺庙被毁,2003年政府开始恢复重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水云楼、僧舍、素食馆等已经建成,并实行对外开放。
2004年10月5日,古寿圣寺举行了隆重的佛像开光和大雄宝殿奠基大典,诸山长老云集盛会,十方善信闻讯来朝,开光洒净揭匾之时,万里晴空祥云普被佛光遍照,于会善信欢欣泣泪向天朝拜.
景点特色
古寿圣寺,俗名河南寺,南寺,在镇南,与湖南村、湖北口、湖西庄隔湖相望。
寺内有三间两层大楼名水云楼,取其云水苍茫之意。水云楼建于明代。道光《东台县志》称其为溱潼古迹,并且绘了一幅图附在志上,观其图,可见当年水波云影,楼台耸立,树木扶疏,风帆远近,景色十分雅致。
水云楼原来四角翘起俗称“泛角”,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后来主持僧大更和尚重砌,改为不“泛角”。据说明代吏部侍郎储巏少年时曾来此楼读书。故“南寺书楼”又称“南楼读书”。
水云楼
水云楼始建于明代,据《东台县志》记载:明.史部左侍郎储巏曾于水云楼上读书。清.著名词人蒋鹿潭亦曾读书于此,后鹿潭先生为纪念在水云楼的一段生涯,遂将所著词集命名为《水云楼词》。自此水云楼频有文人书家、政界要人登临,凭楼眺望三湖烟波,留下诗词墨迹无数。至今楼内还珍藏有清扬州八怪郑板桥及瘿瓢子黄慎和各大名家的字画。
然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文革期间,寺院不幸被毁,旧貌不存,只留残亘片瓦于旧址。时值昌明盛世,在泰州市市委市政府和姜堰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古寿圣寺现移址于风景秀丽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喜鹊湖畔。临水而居,极目溱湖烟波浩淼,帆影迷离,举望白鹭翔空,鸟雀舞风。寺内殿堂气势恢弘、巍峨庄严。晨钟暮鼓香烟缭绕,佛音梵韵袅袅如世外天音,令人耳目清静,远离尘嚣归心灵于寂静,荡涤性灵于无为。
靖江孤山
孤山位于江苏省靖江市孤山镇,海拔55.6米、周长1.5公里、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是靖江最早的陆地,原为海上孤岛,成陆于距今约7000―250万年。孤山与天目山、黄山(江阴)同出一脉,是天目山的余脉,也是南通狼山以西、连云港云台山以南苏中—苏北平原唯一的山,是名符其实的“孤山”。孤山行似坐狮,古木葱茏。孤山的开发时间在距今约1800年,人文景观有孤山寺、蹑云坊、靖江革命烈士陵园。1993年孤山列入了市政府的建设规划,如今的孤山山更青、林更幽,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再度成为人们寻胜探幽、登临极目崇教信仰的旅游胜地
孤山位于靖江市区北面五六公里,属于天目山余脉,是长江西北—北岸、南通之上、金陵以下,苏中大平原唯一的一座山,故而颇具盛名。孤山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呢。相传数千年之前,孤山是长江中的一块礁石,后因江水冲击,泥沙不断在山脚下淤积,到东汉前后,渐渐形成陆地。陆地不断延伸、扩展,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孤山这块巨礁才挽沙登陆,成为这片平原上独特的山峰
关于孤山的形成有两种非常有趣的传说。一种是当年铁拐李装满山种的袋子破了,这样大大小小的种子就落满了地面,最小的一粒长成了孤山。还有一种是说秦始皇发怒的时候,用鞭子将一座大山抽成了三截,一截飞至南通叫狼山,一截飞至江阴叫黄山,还有一截就飞到了靖江就叫作了孤山。
当然,在民间关于孤山还有一种广为流传的故事:在岳飞抗金时,岳飞经过靖江,靖江人民盛情款待岳飞和他的军队。由于军事需要,老百姓便自发组织,用一块块石头挑过来,堆砌成孤山,岳飞便在此瞭望远方,观察敌情。孤山便是成为了一座天然瞭望塔。岳飞离开时,为感谢靖江人民,便送给老百姓一件白色的衣服。后来老百姓为敬仰岳飞,建设了白衣堂和岳飞庙,因岳飞那时尚在,岳飞庙又名“生祠”
人文景观
从明代开始,靖江人就着意修饰、打扮孤山,在山上陆续建成寺庙祠殿,梵林僧阁,使它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蹑云坊、摩崖石刻、不孤亭、望江楼等景点,引人遐思。民间文化的“活化石”讲经、民间工艺品泥狗子(又称“叫鸡”)、三月三孤山庙会,则孕育了孤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每逢农历三月三庙会,商贾云集,百货纷陈,场面壮观。近年来,靖江开发区城北园区投资1200万元建设孤山文化广场,景观树、绿色草坪、景观石将孤山山脚装饰一新,使孤山成为靖江的招商新名片。
“循山南路而上,路半有坊名‘蹑云’。旧路颇峻崭,改折而东稍平,迂曲数十武,有关圣大帝祠。折而西,登层台,右梵宇,稍南土神祠,更西折达北,为山门。门东磐石上,有三毛真君祠,门西南高址为仙人台,古柏数百株,青葱多荫,观音庵在其下。直北向有室,为山之重门。更进,登大崇台,为山之中址,有殿名东岳行宫。明正德十年(1515),知县王棨霄建台下庑,东西向,即殿之翼卫。殿后高数丈,有厅,以资客游。厅后突起复五六丈,乃孤山之巅;巅有楼,曰‘环玉’,俗名‘望江楼’。楼正前方悬知县赵应璵手书‘定水恒沙’额,旁悬座师尚书董其昌‘海柱峰’额。后楼倾额毁,山僧智涵化募重建。其柏竹杂树,皆知县易干所植。清顺治六年(1649)邑人陆峻重修,逾二百年,倾圮殆尽,道光二十六年(1846)山后乡民募捐续修,然形制规模,大不如前”。(《县志》)
山色秀美,建筑宏伟,加上美丽的神话传说,使得孤山以极为丰富的文化蕴藉受到骚人墨客和历任县官的青睐。他们登临抒怀,诗文唱和,对孤山尽情地礼赞,光载入旧县志的赞美孤山的诗,就有数十首之多。有些诗意境优美,艺术性很高,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
清代蒋中和在《孤峦砥柱》中赞美孤山:
粼粼片石寝长鲸,何处飞来一掌擎。
昔与金焦分砥柱,今为陆海壮干城。
星河夜静盘江卧,燕雀身轻透顶鸣。
莫道天涯迷禹道,神京回首暮云生。
明代靖江县丞韦商臣的《登孤山寺诗》:
孤峰忽自拥平沙,下界犹连十万家。
天压海门烟雾渺,风搏山寺竹松斜。
渔灯明灭缘遥岛,鲛宝参差落海霞。
绝顶夜深衣袂冷,愁看北斗是京华。
当代人靖江人则这样评价孤山:“孤山,虽不高不险不峻,却也代表了一种高度”。
孤山寺
孤山寺,唐初名正见寺,距今已有千五百年的历史。寺院位于靖江北郊的孤山之巅,距市区仅5公里。十多年来,孤山寺先后复建了山门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三宝楼等设施。寺内六米多高汉白玉观音像,及八米高的铁铸药师佛像,是周边地区同材质中最大的佛像,孤山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都有庙会,会有很多的商品在这里展示。
梅兰芳公园
梅园坐落在泰州市区东郊、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墩上。梅兰芳公园中有“四绝”最值得一看。梅亭为园中一绝;二绝为梅兰芳大型半身汉白玉雕像;陈列厅外水池中间的梅兰芳,在《太真外传》中饰演的杨太真大型汉白玉的艺术形象亦称得上第三绝;第四绝则为一座巨型石碑,上书赵朴初先生来泰时所作《踏莎行》词一首。
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祖居泰州。其艺术成就早已超越国界,与世界艺术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和布莱希特(德)齐名,合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其抗战期间蓄须明志、息戏罢演、卖画度日的民族爱国气节更为海内外人士敬仰。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梅派艺术传人有李世芳、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等。另有同名电影《梅兰芳》。
擅长角色
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旦”,其中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又可细分为许多行当,饰演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称“青衣”,这就是因为正旦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的长衫而得名。京剧《窦娥冤》中的女主角窦娥就是典型的青衣角色。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一般说来,青衣的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
1984年,梅兰芳90诞辰之际,兴建了梅兰芳公园(以下简称"梅园")。
这位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大师,在泰期间寻访到了四代前祖辈的故居,就在现在梅园的所在地鲍坝村。
梅园坐落在市区东郊、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墩上。这凤凰墩,三面环水,丛林相拥,倒也适合中国园林建设的特点。
进得梅园,沿着石径小路,可先参观梅兰芳史料陈列馆,里面陈列着大师大量生前活动照片和实物。馆前是半圆状的广场,门厅前檐下悬挂前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馆名匾额。馆内多处建筑为市区明清建筑移至此。
走过史料馆的北门,梅花的香气浓了很多。越往公园里走,一种高雅淡洁的清香更诱得游人寻寻觅觅。故意猛吸口气去嗅,却又闻不到,不嗅时又是满鼻都是,一下子沁透心肺。原来这里密密麻麻地栽着数不过来的梅树。虽过了最紧的时刻,但弥漫在空中的梅香一时不能散去。
西北角上的梅亭是很有些看头的。亭平面为五角梅花形,周身飞檐、亭柱、坐槛无不以梅为形。檐下枋子里侧,嵌刻着大师《贵妃醉酒》等五出代表戏的木雕戏剧场面。
亭的东侧,一尊洁白的汉白玉大师坐像,在春光的映衬下尤为精神。亭的题匾和汉白玉像分别为赵朴初和刘开渠题写和创作。这里常有些京剧爱好者来此亮嗓。在大师面前唱京剧,其乐融融,哪能比拟。
梅园于2007年进行了新的改造。改建后的展区分为“梅开中华”、“梅香四海”、“梅骨铮铮”、“梅德如玉”、“梅根泰州”5大展区。5大展区浓缩并提炼了梅兰芳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泰州的光辉人生,反映了他高尚的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和泰州血脉相连的渊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