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县连续3年在全市新农村建设评比中获得“先进县”荣誉称号。近年来,隆昌县以整体推进普润乡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按照示范、试点、推广的顺序梯次,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效果显著。
“六加强”促进新农村建设
强领导,抓帮扶,组织保障更有力。隆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常听取汇报,召开会议,定目标,议方案,查进度,解难题;分管领导不定期深入一线,现场办公,检查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乡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责任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抽调专人成立了新村办。县乡两级将新农村建设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建立了考核奖惩机制;坚持县级领导、县级部门联系帮扶制度,37个帮扶部门落实了帮扶资金,下派了7名县级部门干部到新农村挂职,帮助协调服务;县新村办加强日常工作力度,定期发通报,促进了各项建设的顺利推进。全县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强统筹,抓规划,新农村蓝图更科学。按照“村村兴产业、社社通公路、户户换新貌、人人讲文明”的新农村建设发展定位,坚持“集中资金、集中项目、集中成片”的原则,隆昌县组织20多个部门的专业人员现场实地踏勘、规划,并邀请有关专业人员组成评审组对规划进行论证和评审,制定了《隆昌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普润乡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明确了将普润乡打造为“三水之乡”和“全市公路第一乡”,将金鹅镇光灿村打造为“川东农业循环第一村”的目标。
强引导,抓宣传,建设氛围更浓厚。召开新农村动员会、工作会、推进会,制作电视新闻专题片,发放新农村建设宣传资料,开展专题宣讲;组织各级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市内各县区及隆昌县曙光、光灿等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对全家外出的农户通过电话联系,动员他们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营造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强产业,抓增收,建设成效更明显。充分发挥水禽、稻鱼、生猪、蚕桑等传统产业优势,在黄家镇大同村、熊家林村建成蚕桑基地500亩、稻鱼基地200亩;普润乡汪家村等6个村建成水产基地600亩,种植经济林果500亩,发展蚕桑200亩;金鹅镇光灿村新建生猪家园17个,新增净水养鱼180亩,新种植莲藕34亩;胡家镇盘石村新增净水养鱼100亩,新建标准化大棚西瓜种植150亩。新农村骨干产业达到2008年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进一步带动了周边农户1.8万人发展产业,促进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强投入,抓基础,新村面貌更整洁。2008年全县总投资2952.5万元:农房四改435户,建卫生井249口,建沼气池895口;新建水泥路7.6公里,新建油路0.6公里,预制板便民路15公里,建砖砌化田坎50000米,新建山平塘5口,建设8个村公共公益设施,学校改造3处;发展特种水产200亩,水禽水产基地200亩,净水养鱼100亩,蚕桑基地建设360亩,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建设5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个,新村扶贫项目2个,五保集中居住点2个,科普宣传栏2处,标准化卫生站建设4处,精神文明建设村8个,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山水田林路更加优美,新农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强管理,抓民主,干群关系更密切。新(改)建村级“六室”6个,加强了村级阵地建设,增强了重点村办公室的服务功能。完善了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规范了“一事一议”,健全了农民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制定了村级设施管理和文明卫生管护的村规民约,巩固和深化了新农村建设成果。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干部深入一线,身先士卒,为民排忧解难,农民对村两委满意率达到90%以上。
重点推进普润乡新农村建设
隆昌县普润乡作为全市、全县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乡镇,是隆昌县成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范。
自2006年,隆昌县就率先在普润乡实施了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对全乡17个村(社区)制定了“一年开局、二年突破、三年初见成效、四年五年巩固深化”的工作目标。3年来,普润乡累计投入资金4287万元,实施了12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乡风文明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长。2008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34元,比2006年增加1444元。
成功推进普润乡新农村建设,隆昌县有以下值得借鉴的方法: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隆昌县专门成立了以县政协主席为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普润乡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推进办公室,具体负责普润乡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普润乡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抽调专人负责新农村建设;县乡两级将新农村建设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建立了考核奖惩机制;实行县级领导、部门定点联系帮扶制度,明确了年度帮扶任务和具体工作职责。同时,普润乡落实了领导、部门包村及乡、村组干部包组包户责任制,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整合项目,增加投入。县财政每年投入350余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普润乡新农村建设,年均落实县级部门帮扶资金30万元以上,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合力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机制。对涉农项目进行清理,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综合使用,注重实效”的原则,把相关涉农项目集中打捆安排在普润乡。先后将“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建设”、 “通村公路建设”、 “金土地工程”、 “农业综合开发”、 “砖砌化田坎”、“农村安全饮水”、“水产标准化”、 “农村绿化”、“户用沼气”、 “万村千乡农家店”、 “新村扶贫”等10多个项目打捆实施,确保了普润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夯实基础,改善设施。目前,普润乡已建成公路83.15公里,其中水泥路14.4公里、占17%,油路31.3公里、占38%,14个村(社区)公路实现联网,占村总数的80%,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组组通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已初具规模。建便民路近55公里通园区、连基地。建集中供水站3个、垃圾池20个、集中建排污沟1000余米、公共场地硬化4130平方米,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做强产业,助农增收。充分发挥传统水禽水产业的优势,通过引进业主、培育大户、带动农户,提升了一批传统产业,壮大了一批基础产业,做强了一批支柱产业。以打造“一乡一品”、“万亩水产之乡”为目标着力发展水产业,努力打造全省“特种水产之乡”,并以水禽水果为辅建设“三水之乡”。着力发展水产业:依托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组织普润乡鱼苗协会建成了全市最大的鱼苗繁殖基地1个,鱼苗培育基地2个,新发展特种水产养殖基地2个,形成了鱼苗繁殖—鱼苗培育—成鱼养殖—协会销售的产业链条。水产养殖面积已达6500亩,占全乡水域面积62%,水产品年产量2500吨,水产产值达3460万元。到2010年,水产养殖面积将达10000亩以上,水产品产量将达6200余吨,水产品产值将突破亿元大关;大力发展水禽业:发展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水禽养殖大户20户,建标准化、规范化水禽基地10个。年出栏水禽达70万只,禽(蛋)产值达2300万元。到2010年力争水禽出栏150万只,产值突破5000万;努力发展林果业:建成“千亩桃园”、“千亩柠檬园”基地,发展桃树、柠檬、枇杷等林果6000亩,年产值1000万元。
抓好配套,改善风貌。建设了一批农村文体设施,农村秧歌队、篮球队等农民文化娱乐团体也应运而生。农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各村新(改)建起了村办公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卫生医疗站、活动中心、垃圾处理站、公厕等公益设施,有的村还建成了“三农”服务中心、“万村千乡”放心店、动物防疫室等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缩小了城乡差距。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需要付出更多心血和汗水的工作。在下一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隆昌县将满怀信心和激情,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和谐稳定”的总体目标,创新“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帮扶、社会参与、农户为主”的工作机制,做大做强普润乡水产、水禽、水果产业,恢复和发展“7·09”重灾区蚕桑、稻鱼、生猪产业,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特色,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