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是世纪的新侨乡,我们住在台山,生活在台山。可是我们都有台山人精神吗?在
这一处,我们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台山人精神包含有十六个字:
“开拓进取,
艰苦奋斗,
爱国爱乡,
无私奉献”
。
陈宜禧先生就有这这种精神了。
陈宜禧先生在清代新宁县矬峒都六村出生。
台山落后一直是陈宜禧心结,
陈
宜禧先生本打算有钱回台山搞纺织业。
台山建县
400
多年来,
交通闭塞是落后的
重要原因,
水路靠帆船,
陆路靠手车和轿子,
光绪起就不断有华侨注入资金改善
交通。
陈宜禧铁了心,
在家乡不再搞纺织而搞铁路。
修铁路?乡亲们目瞪口呆了,
广州才刚刚有那小段铁路,
听说潮汕也有一条,
我们一个县能行吗。
积累了修路
经验的陈宜禧,
似乎涌出满肚子的话,
向乡亲慢慢讲解那两条轨道的远景,
朦胧
中,大家也似乎听见了汽笛的呼啸,远景渐渐移近、明朗起来。回乡才
4
个月,
陈宜禧邀集乡亲,成立新宁铁路筹备处,起草一系列文件,强调“不收洋股,不
借洋款,
工程由本县人自办。
”
他打过算盘———到美国、
加拿大甚至香港筹集
资金,县内的铁路只要五六十万元。从
1905
年起,白发苍苍的陈宜禧迈开双腿
集资了,口号很简单:
“以中国人之资本,筑中国人之铁路”。无数的海外华侨
为此感动,
为了家乡那遥远朦胧而美丽的家乡,
把多年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捐
献出来。多年在美国、加拿大,看人家有了铁路,一年一年富强,自己家乡却像
奄奄一息的老牛拉不开腿,华侨含着悲痛也怀着热情纷纷捐献,捐款达到
275
万
8412
元,超出了原计划四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