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剧——秦腔(一)

家乡区县: 渭南市大荔县

秦腔(Qinqiang Opera),我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位置为今宝鸡市的凤翔与岐山,称“西秦腔”)。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也可能是最早的)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加上秦腔艺人逐渐创造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表演技巧,因而秦腔所到之处,都给各剧种以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清康、雍、乾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
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1万本,剧目之丰富,居我国三百多剧种之首,因时代久远,散佚颇多。据现在统计,仅存约4700多个,而且,这些剧目目前还正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流失,如果有关部门不能有效抢救,历代人民用心血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将永诀于世。

PYAngel(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