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塔,也称“彬塔”、“彬县塔”,俗称“雷峰塔”,在彬县城内西南角紫微山下,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建于唐代今已无存。该塔创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底层每边长5.6米,通高47.84米,单壁中空。底层辟南北二券门,塔身每层都有拱形门洞和长方形的假门相间,逐层依次变换方位,叠涩出檐,每层腰檐上置平座栏杆。斗拱飞檐,滴水瓦当,石作角梁,各挂风玲。塔刹为铁制圈形,圈内是一个奔放的花瓣,造形颇为精美。塔内净空宽为4.5米,170级转角楼梯盘旋而上,每层之间架以木质楼板,可出四面门洞观光。
“七层层,八棱棱,二十四个窟窿窿”,民谣形象地说明了塔的形制特点。据明清《彬州志》载,彬塔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尉迟恭敬德监造,并建有开元寺。但根据塔的形制及建筑风格,应为北宋时期建筑。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五日维修彬塔时,发现塔莲花座上铸有“大宋皇佑五年(1053)岁次癸巳秋八月十四日建谨记”,由此得到证明,该塔应是宋塔无疑。
和大雁塔相似,彬县塔下原来是个体育场,如今也被开辟成休闲广场,塔的北面搞了一个喷水池,到了晚上同样能够表演喷泉,配有灯光。另外在广场的东西两侧,各立了一尊彬县当地的名人——张舜民和范仲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