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豫剧(三)

家乡区县: 睢阳区

豫剧发源于中国河南省,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据文化部统计,中国由文化部门直接管理在编的豫剧表演团体就有220多个,豫剧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之一。 除河南省外,京、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业余豫剧团不计其数。豫剧在台湾舞台上与歌仔戏、京剧呈三足鼎立局面。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演

豫剧的各行当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诀,如手势要诀是“花脸过项,红脸齐眉,小生齐唇,小旦齐胸”,武打戏的短打要诀是“身如蛇形眼似电,拳如流星,腿似钻;稳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稳如山”,在枪路上,有“走丝”、“连九枪”、“十三枪”、“九个鼻”、“八杆”、“单倒”等路数。青衣中闺门旦表演要诀是“上场伸手似撵鹅,回手水袖搭手脖;飘飘下拜如抱子,跪下不能露脚脖”,“说话不看人,走路不踢裙,男女不挽手,坐下看衣襟”。彩旦表演要诀是“斜眼偷看人,说话咬嘴唇;一扭浑身动,走路摔汗巾”。小旦出场式是“出门按鬓角,双手掖领窝,弯腰提绣鞋,再整衣裳角”。小生表演要诀是“清、净、冲”。“清”是清秀,唱词吐字清,神态秀气;“净”是动作干净利落,恰到好处;“冲”是武打勇猛,精神振奋。

乐器

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20世纪30年代,樊粹庭与陈素真把豫剧的板胡进行了改革,原本的豫剧板胡与秦腔板胡是一致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称豫剧来源于秦腔的原因之一,板胡为豫剧的主弦,大弦、二弦逐渐弃置。50年代后,一般的文场逐渐增添二胡、琵琶、竹笛、笙、闷子、大提琴等。有的增加坠胡、古筝等。还有增加电子琴,小提琴及西洋铜管、木管乐器的,组成中西混合乐队。
豫剧武场的锣鼓点共有三大类:一、开台锣鼓点,主要由混加官、毛边、鲍老催等。二、配合表演动作及烘托舞台气氛的锣鼓点。大多与京剧相同,但有的叫法不同。常用的有各种形式的一锣、两锣、三锣以及收头、四击头、紧急风、战场等。三、唱腔中的锣鼓点,剧种特色较突出。较常用的有迎风、到脱靴、拐头钉等。流水板类中有各种流水头以及一滴油等。散板类中有各种非板头、滚白等。二八板类锣鼓点最为丰富,又分为单鼓条和双鼓条两类。除两者都有的串锤、长锣等外,单鼓条类中常用的有里撇、外撇等,双鼓条中常用的有五钉锤、梆子穗、风搅雪等。加上其他附属板式唱腔中的各种锣鼓点,总共不下百种。

曲牌

豫剧文场中的传统伴奏曲牌有300多个,其中唢呐曲牌130多个,横笛曲牌20多个,丝弦曲牌170多个。 唢呐曲牌中常用的有春来到、大汉东山、小汉东山、大桃红、小桃红、大开门、小开门、大风入松、小风入松、文二凡、武二凡、水龙吟、新水令、折桂枝、晏驾令、山坡羊、红绣鞋、唢呐皮、娃娃等;横笛曲牌常用的有朝天子、五六五、哭皇天、云霄歌、石榴花、花朝元歌、百鸟朝凤、鸡爬坡、小开门等; 丝弦曲牌中常用的有小花园、九连环、花错字、小红鞋、苦中乐、浪淘沙、油葫芦、呓怔、算盘子、娶嫁等;豫剧乐队武场的主要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手镲、小锣和梆子等。

音乐

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其主要声腔板式有四种,即二八板、慢板、流水板、散板。
二八板在豫剧的四大板类中表现力最强,变化最丰富。除二八板这个基本板式外,还可分为慢二八板、中二八板、二八连板、快二八板、紧二八板、紧打慢唱等板式。因过去是由两个八板(八小节)组成的一个乐段循环反复使用而得名。随着表现内容的不断丰富,这种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如今二八板结合了豫东调、豫西调两大流派的唱法而构成,一眼板可构成上百句的大唱段,主要用于叙事。又可据剧情和人物感情而变化,既能表现明快、爽朗、喜悦,也能表现急切、紧张和激愤、悲痛的情景。此外二八板还可派生出呱哒嘴、狗撕咬、乱弹、垛板、搬板凳等。
慢板类有慢板、金钩挂、反金钩挂、 迎风板等板式,一般为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于中眼而落于板上。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音豫东调和豫西调不同。慢板是豫剧唱腔中常用的板式之一。它的前奏过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有六梆、四梆、导四梆和迎风一梆等。慢板的起腔形式又分整板和散板两种。整板起的称为头句腔,散板起的是将上句唱栽板或大板起,从下句进入慢板。慢板中普通上下句的基本结构是将一句唱腔分为两个分句,中间有个小过门;全句唱腔之后,随句尾落音有一个八梆跟腔过门(也可以减少为四梆或完全省略)。慢板的行腔除上述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外,还有通过局部的变化而产生出来的多种花腔。上句有头句腔、三句腔,下句有单过板、双过板等。慢板的收腔又称锁板,基本结构与普通的下句相同,只是收腔时速度大多渐慢,并随着收腔尾音有一个简短的过门。慢板的速度伸缩性较大,可以随其内容情绪的不同而用快、中、慢的速度。
流水板亦为豫剧常用的板类之一,可分为流水板、慢流水板、快流水板、流水连板等。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据需要作不同速度的变化。曲调比较自由灵活,旋律流畅,节奏跳荡,既适用于表现欢快活泼的情景,也适用于表现压抑、忧伤的情感。它还派生出垛板、两锣钻子等。它的主要特征是旋律中跨小节的切分节奏特别多,无论是唱腔的起落,还是唱腔旋律中的起伏、转折,大多出现在眼位上。流水板的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落"5"或"1"音,在普通的上下句结构中,随着唱腔尾句的落音,一般都有跟腔过门。其前奏过门与[二八板]基本相同,知识起板簧头不同。流水板的起腔和收腔形式繁多。流水板类重点附属性板式主要有流水连板和两锣赞子等。
飞板也作非板,无板无眼,节奏自由,是一种朗育式的唱腔,属于散板类。此外,还有滚白、栽板、叫板等。又有哭韵、行韵、绝韵三种格式。哭韵表现悲痛、哀怨的情感;行韵多用于吐诉叙述,绝韵适用于表现果断、激昂的情感。一般用飞板的唱段都较短,四、六、八句即转入其他板式。
以上四大板类的唱词一般都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用一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如二八板中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为基础,飞板中的滚白即为有唱有白的散文体句式。

小坤哥的救赎(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