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禹是东汉中兴名将,功盖诸将,遂成为东汉开国名臣。从新野县发现的“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碑再次印证邓禹乃新野三圈陂村人(今名板桥铺,属城郊乡)。考察邓禹后裔之迁徙的历史,发现一代伟人邓小平就是邓禹的后人。
一、邓禹其人——东汉中兴,功盖诸将
据《中国名人大字典》记载:“邓禹,后汉时新野县人,字仲华,幼游学长安,与光武帝大悦,与定计议,指挥众将,大破王匡、刘均诸军,名震关西,光武继位后拜为大司徒,进讨赤眉军后,拜为右将军,天下平定,论功最高,封为二十八宿之首,定为高密侯,明帝时拜为太傅,水平出萃。封号日元。”
在刘秀完成霸业的整个进程中,邓禹襄助刘秀镇压了铜马等农民起义军,消灭王朗等割据势力,并乘赤眉与刘玄火拼之机,率军西征,争取河东,乘胜由河东入关中,从而帮助刘秀取得战略主动。其智谋超人,气度恢宏,申明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之道,素有“之所以骄未怠人之术”,遂成为东汉开国名臣。
二、历史见证——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碑
邓禹故里碑是记载东汉云台“二十八宿”之首邓禹故居地的重要实物资料。该碑高2.56米,宽0.97米,由整块青色大理石刻制而成。碑正面中间刻“汉高密侯邓元公故里”九个大字。碑文曰:“公讳禹,字仲华。东汉中兴,功盖诸将。始封梁候,继封高密侯。永平元年薨,谥曰元。其故里在新野东北乡三泉陂,厥裔蕃昌,世守勿替,邑之人恒景慕之,标公爵氏,特建木坊于道旁。余公馀诣访,得晤其五十八世孙广东候补吏目前署香山司巡政名坤载,述坊年久倾欹,愿立碑以垂不朽,余掭笔立书,永成文献之—证云。清咸丰六年新野知县倪正钧立”。
1979年新野县文化部门访得此碑,遂由县政府于1980年11月20日在原址重修。重修后的碑楼为砖混结构,坐北向南,高4米,中间嵌入原碑,东西两面有汉代青龙、白虎图案。背面为《东汉开国元勋邓禹故里碑重修记》,简述了邓禹生平及古碑失而复得重修事宜。
三、邓禹后裔之迁徙——邓小平是其后人
东汉初,因邓禹族人为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汉室立下大功,以及东汉皇室的亲戚关系,一跃而成为东汉最为显赫的家族。但至东汉安帝时,有人诬告邓宏等曾反对立安帝,引起不满,因而使邓氏遭受了一次大的劫难。此后,南阳邓氏不断外迁,有难至湖南、湖北等,也有西至山西、甘肃等。西晋末年“水嘉之乱”时有南阳邓叔笑攸迁至福建宁化石壁乡,后又分支泉州等地。洞巾十六国时,中原邓氏大举南迁,分布于江南许多省份,以江西,江苏居多,后来其人口发展至近万人。
四川广安邓小平的《邓氏家谱》称:“吾(邓)姓始于邓国,胜于高明(即:东汉云台第一元勋,高密侯邓禹)。”原来早在明末清初时,迭遭兵焚的四川人口锐减,于是便又了“湖广填四川”之事。庐陵邓氏因避难而开始外迁。其中的一脉,便在“湖广填四川”时间中,辗转流离,迁徙至四川广安一带,在此处落地生根,不断阔枝散叶。所以一代伟人邓小平成事邓禹后裔是很有依据的。
近年来回新野寻根祭祖的海内外邓姓传人,无不亲临祭吊,追怀先祖。作为新野一民心中自是自豪!
更多内容请关注我奥
能力秀 http://www.wm23.cn/luoshuang22
词条 http://www.wm23.com/wiki/uc/83564.htm
梧桐子 http://www.wutongzi.com/uc/97524760.html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00159702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