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

家乡区县: 郑州市金水区

     豫剧,发源于中国河南省,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在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 故称豫剧。

      豫剧从清末民初时期至今已经形成五大声腔,即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心)、豫东调 (以商丘为中心)、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沙河调(以沙河流域为中心,即河南东南部、 安徽北部等地)和高调(以濮阳、菏泽为中心)。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 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 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据文化部统计,中国由文化部门直接管理在编的豫剧表演团体就有220多个,豫剧已成为中国最 大的地方剧种之一。 除河南省外,京、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以及新疆、台湾 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业余豫剧团不计其数。豫剧在台湾舞台上与歌仔戏、京剧呈三足 鼎立局面。 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 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 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开封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新中国成立后,豫剧 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这一划分得到广泛认同,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 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流行于豫东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又叫 “本地梆”。其中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多用上五音,豫西调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调和沙河 调都已经没落,豫东调与豫西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hbb(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