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特色节日

家乡区县: 广东省中山市

沙溪浴佛节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沙溪人过浴佛节那天,家家户户吃栾茜饼,然后到街上观看万众参与的大型游街庆祝活动。浴佛节巡游日,象角、圣狮、龙聚环三个村出动10条大小金龙、银龙和木龙,l只彩凤,20头醒狮、50个少女花篮担。还有仙女散花、彩旗、八音氏乐、锣鼓等队伍,共2000多人。这些民间艺术团队,分成两支队伍游街,在周围几个村地域活动,当地人叫这种喜庆大游行做“出高兴”,欢迎来自远近的客人欣赏和参与活动。

沙溪龙狮鹤凤舞

沙溪的龙舞,源于古象角村,在明末清初,这个村发生了一次疫病,村民的科学知识贫乏,自然寄望于“神”助。认为龙有至高无上的神力,能祛邪消灾除病,就派出乡绅到有“龙”的南粤古镇佛山,请来了“龙”舞。自此,每逢民间重大节日,特别是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便舞龙游(洗)街,祈求平安吉祥。凤舞,同源于古象角乡。有“龙”之后,晚清同治年间,有村民彭述,为成“龙飞凤舞”祥和气象,自己动手扎作成凤,还日夕抽空在河堤、塘基边观察鹳鹤誉鸟飞翔、觅食、嬉戏等动作,悟出一套凤舞的基本动作架构,创作了自成一体的“龙凤舞”。

而属广东省境内唯一一个的“鹤”舞,比之凤舞,其渊源更远。申明亭村,自杨姓始迁祖是宋庚戊进土之后,代代都不断有人得科举功名,出仕授官,加上古时这个村村边有块白鹤聚集生息繁殖的地方,称鹤地。村民为了颂扬向学之风,弘扬文化,鼓励子弟立一鹤冲天之志,并寓祈愿太平盛世之意,借方言“鹤”与学同音,由村中技能者根据白鹤的生活习惯和动态特点,创作出鹤舞。

小榄菊花会

每年秋天菊花盛开时候,小榄菊花会是以菊花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艺术节。小榄人种菊从南宋开始,已有七百多年历史。举行菊花会,起源于清代乾隆元年即丙辰年(公元1736年)。当时小榄乡举行菊试,以李姓和何姓祠堂前设立花场摆设盆菊园艺,由各姓氏中的文人雅士为菊花取名吟诗作对,分三场考核,推选出佼佼者。菊试期间,还请戏班在花场内的戏棚演戏,非常热闹。这是菊花会的前身。乾隆五年(1740年)举行第二次菊试,改名为菊社,以后每年举行一次,每到花期,种菊人将艺菊移到菊社观摩品评、饮酒赋诗,交流菊艺心得。到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菊社又演变为十年一度“黄华会”。嘉庆甲戌年(公元1814 年),“黄华会”的长辈为纪念先人从南雄珠玑巷南迁落籍小榄,举行了大规模的菊花大会,并商定每逢甲戌年举行一次菊花大会(相隔60年)。同治甲戌年(1874年)和民国、甲戌年(1934年),先后办了第二、三届菊花大会。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是1994年的第四届甲戌菊花大会。

黄圃飘色所谓飘色,是由童男童女饰扮历史故事人物,造型定格在一个色柜上,由人扛抬,辅以乐曲在街上进行表演。黄圃飘色,主要由色柜、色心、色脚、色梗、色扛等组成。传统的飘色多用二岁到十二三岁的小孩作“色心”,以扮成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八大仙”等的民间故事、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或佛、道神像等。这“色心”比较讲究,一般只选用体重较轻的小童扮演,以达到“飘”的作用。因此黄圃飘色形成了色彩艳丽、色心妖俏、讲究力学、色梗幼细、造型大方、装置奇妙、内容含蓄、玲珑飘逸的地方特色。由于黄圃飘色的出色表现,1998年在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创建活动中,黄圃镇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飘色艺术之乡。

小燕(2014-04-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