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884年﹚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东明县人﹚人。盐贩出身,有才华但屡试不第;善骑射,爱扶危济困。年轻时就怀着变革现实的伟大抱负和强烈的造反精神。他所写的千古名篇《题菊花》和《赋菊》充分反映出他的理想和信念。他和王仙芝是贩盐的伙伴。874年﹙唐乾符元年﹚12月,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率众3000人在长垣起义,很快攻下曹州,声威大震。翌年2月,他在冤句起兵响应。几个月里,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横扫千里,所向披靡。唐军一触即溃,一逃再逃。876年,起义军兵临蕲州城下。派太监给王仙芝送了一个“左神策军押衙兼监察御史”的委任状,王仙芝准备接受招安,投降朝廷。他怒火万丈,一拳把王仙芝打得鼻青眼肿,毅然与他决裂,自率两千多人打回山东。878年春,王仙芝在安微黄梅被围,兵败战死。这时,他已兵下亳州,王仙芝手下大将尚让率剩余兵马来投。从此,起义军便以黄巢为统帅,称“黄王 ”,号“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自定年号“王霸”。他发布檄文,重申“均平”的政治主张。义军以“冲天”、“均平”为口号,采取流动作战的方式,打官府,杀豪绅,南征北战,节节胜利,揭开了唐朝农民起义的新篇章。在流动作战中,他采取了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策略。起义军先猛攻山东,又回师河南,继而佯攻洛阳。待唐军集结洛阳一带时,又突然调头,杀出河南,进入安徽,渡过长江。然后,战江西,取浙江;开山凿路700里,挺进福建,攻克福州,进军广东,拿下广州,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一路上严惩贪官污吏,镇压地主豪强,开仓济贫,分盐于民,深受广大百姓拥护。老百姓抬着米酒、猪、羊慰问将士,青壮年纷纷加入起义军行列。在广州,他发布檄文,揭露唐朝宦官专政、官吏贪暴、纲纪败坏、科举失才等弊政,提出“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的政治主张,并表示要入关推翻唐朝统治。879年10月,他以义军百万都统的名义,发布文告,兴师北伐,矛头直指长安。由广东进入广西、湖南,顺湘江直下潭州﹙今长沙﹚,歼敌十万,又进军江陵。北进时,受唐军阻拦,折回江南。然后沿江东下,经江西,过皖南,再从采石矶渡江北上。大军所至,秋毫无犯。接着起义军渡过淮河,挺进中原,河南州县,纷纷攻破。洛阳留守刘允章惊惶万状,率文武百官出城投降。攻占洛阳不久,他即挥师西进。881年1月16日﹙中和元年一月十六日﹚,他在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改元“金统”,以尚让、崔镠为宰相,并任命了其他官员。他建立大齐政权后,没有及时追击唐朝败军,彻底扫荡唐王朝的反动势力,造成唐军有重新集结的机会,加之起义军内部分裂,大将朱温等叛变投唐,同时唐僖宗又请沙陀贵族李克用协同镇压起义军,这样,就使他在长安不能支持下去,不得不退出长安,重返河南。在围攻陈州的300多天中,又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贻误了许多战机。唐军趁机调兵遣将,朱温和李克用都来进攻起义军。他最后在泰山虎狼谷拔剑自刎身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