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学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浓缩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现存建筑组群由21座单体建筑构成,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历史建筑组群,也是省内唯一一处以“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命名的文保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揭阳学宫又称“孔庙”、“文庙”、“红学”。位于揭阳市区韩祠路口东侧,为揭阳古代最高学府。
揭阳孔庙自南宋绍兴十年孙乙辟建榕城为县治之都择址兴建,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对揭阳以至岭东地区的人文景观都起着很大的影响。孔庙周围如今已发展成了繁华的商业区,但一进棂星门,心灵马上宁静下来,环绕孔庙的斑驳古老的围墙都是风雨沧桑的沉淀,让人感受历史的厚重。这种气氛让人不得不神情凝重起来,惟恐亵渎了一代先师!
揭阳孔庙除了供祀孔夫子外,也是古代培养莘莘学子的最高学府,因此人们也称他为“学宫”。据说揭阳孔庙最前列建筑物,是南端位于韩祠路头的“腾蛟、起凤”二亭。可惜这两亭在民国期间因拓宽马路被拆除。并列位于两亭中间的是孔庙照壁,是现存孔庙的前列建筑,照壁朝南嵌花岗石刻横匾一方,上有被揭阳人列位五贤之一的明代兵备道楚人杨芷所书“太和元气”四个大字。照壁面向孔庙,分三间,中为明间,正面镌嵌瓷雕“鲤跃禹门图”。两边次间左右图案各雕鹿鹤相望,鹿开口而鹤含筹。只可惜原版的照壁于1969年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照壁是1984年按原图重新修复的。
历经岁月风霜的揭阳孔庙,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孔庙之一,成了榕城闹市之中一处世外桃源。
孔庙也称学宫、庙学、文庙。是一种半学半政的教育组织机构。位于揭阳榕城区韩祠路口东侧的揭阳孔庙(学宫),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培养揭阳莘莘学子的最高学府。揭阳学宫始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年),800多年来历经多次的重修和扩建。其中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是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建成后的学宫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是历史上学宫最大规模的时期。现存的学宫基本上保存光绪年间修缮的建筑风格。
孔庙又是革命活动旧址,1925年周恩来在第二、二次东征时,曾在此中办公。1927年秋天,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揭阳时,周恩来、贺龙、叶挺等领导人也曾在学宫明伦堂召开军事会议。1957年,学宫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省命名为“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
揭阳学宫记载着揭阳的历史,也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