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下午,闲得发慌。骑车去看旧城墙。刚刚在网上查到的资料说:现存这段城墙应为明朝重修。据清光绪《鹿邑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县韩献重修,以土筑周九里十三步,高二丈,广一丈三尺。为门四。”
城墙是土筑的。我记事的时候,知道县城东北角县人民医院后边和城西南角还有完好的城墙。彼时不知道东南城角也还有城墙。四边的城墙逐渐被削平,住上了人家。我家就是住在西城墙上的。土城墙很坚实。平城墙垫宅基地的时候很艰难。一铁抓钩锛下去,当啷一声,土墙上留下一个白印子。那时的城墙有十来米高吧,没登过楼,站在城墙上,已是平生登临的最高处了。俯视护城河,居高临下,感觉很有气势。我和小伙伴曾经热衷于在城墙上挖“鬼蛋”(圆圆的土球,想必是很久以前蜣螂的储藏物);曾经把城墙上当滑梯,在不太陡的地方不厌其烦地爬上来滑下去。很刺激,也很开心。也曾经在护城河里钓鱼,河水很清,也很浅,鱼似乎不多。我们下去摘荷叶挖藕的时候,经常会在河底泥里发现白森森的人骨。心里隐隐地害怕。大人说过,城墙这里很“紧”,就是阴森可怖容易闹鬼。城墙西南角一带当时还没住上人家,那里很荒凉,我们也去那里玩,但是不敢一个人去,也不敢去其中荒草茂密的角落。我家院子里发现过一个洞穴,深不可测,母亲用架子车拉了很多城墙土填进去才填住。几年后,那洞穴再次出现。我们都感到很很密,猜想,那或许是过去打仗时留下的地道什么的。也许里面还有金银财宝,但是谁也没有勇气去发掘它看个究竟。总之,城墙对我们来说,是很神秘的东方。
城墙的东北角和西南角也逐渐住满了人,变得热闹起来。
去年回去过春节的时候,母亲带着几个小孩子去看了城墙。我那时才知道还有城墙残存着。
走南环路,过了南门路口,一会儿就看到那段城墙了。我从东边搬车过“护城河”——现在是臭水沟,就到城墙脚下。它在陈抟公园的东南角,也正是旧县城的东南角,它的西边是鹿邑县看守所,人称“南监狱”的。向东延伸很短就转弯向北。总长度大约有一百米。高大约6米。腊月二十八,竟然也有人在这里玩。大人孩子,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恋人们。正月初一我们再来这里的时候,发现来这里的人更多。没有正路通往这里,要上来,他们要踏着满地泥泞。他们中多数是从周围乡下来的,没见过这段城墙。我对城墙的情感,他们不会有。他们何以对这段旧城墙有兴趣呢?
这段城墙,又能保留多久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