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抗战

家乡区县: 唐山市迁西县

1933年3月,喜峰口一带的长城沿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长城抗战。关于长城抗战,我县先后出版的《喜峰口血战记》、《迁西县志》、《中国共产党迁西县历史》、《血光》、《蓟北雄关喜峰口》等书籍已有详细记载。以下只作简要回溯:日军1933年1月3日占领山海关,2月21日开始进攻热河,3月5日开始进攻京东一带长城各口。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做出如下布防:由第二军团(总指挥商震)三十二军担任滦河以东防线,以冷口为中心;第三军团(总指挥宋哲元)二十九军担任冷口以西至马兰峪150公里的防线,以喜峰口为中心;第四军团(总指挥徐庭瑶)十七军担任以谷北口为中心的防务。今迁西境内长城沿线均由二十九军防守。3月6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将指挥部设在遵化。3月7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将指挥所设在三屯营。三十七师一零九旅副旅长何基沣首先到达东距喜峰口10华里的滦阳城。3月9日下午4时许,三十七师副师长刘自珍、一零九旅副旅长何基沣到达喜峰口。当时东北军万福麟部正从关外内撤。傍晚,日军占领喜峰口两侧高地。三十七师特务营随后赶到,立即与日军展开激战,杀敌百名。王长海团也随后到达,并立即投入战斗。经过激烈夜战,夺回喜峰口两侧高地,稳住了喜峰口的战局。从3月9日至13日,二十九军官兵与日军肉搏数十次,歼敌4,000余人,“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破灭。日本国内报界也不得不承认,“明治大帝练兵以来,皇军名誉均被宋哲元在喜峰口外剥削净尽也”。4月11日,日军7,000余人突破东线商震防区,攻破冷口,占领滦东。为预防腹背受敌,13日,二十九军奉命撤出喜峰口,在兴城以北滦河西岸的南、北团汀、潵河桥一线布防。4月14日至5月7日,二十九军将士在滦阳、团汀、潵河桥等地与日军激战。东线日军自攻入冷口以后,先后占领迁安、罗家屯、长岭峰一带。5月12日,东线日军从偏崖子、高台子一线渡过滦河向南推进。商震部退往新集、干柴峪以南。此时,兴城以北滦河西岸的二十九军腹背受敌,官兵只得连夜撤出主阵地,移驻通州以南,沿运河西岸布防。二十九军防守的喜峰口、罗文峪口成为“长城抗战中唯一的胜利”。其中,宋哲元部在喜峰口前沿和滦河主阵地歼敌5,000余人。他们以劣质的武器重创装备精良的日军,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振奋了中华民族的士气。

liupingping(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