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美食大汇总

家乡区县: 天津市静海县

 酸沙紫蟹
原料:紫蟹数只(活河蟹代替亦可)
制法:将蟹去爪、脐、掀盖去肺洗净,逐个切成两块蒸熟,码在盘内,勺打汤放葱姜丝、干辣椒丝、盐、塘、醋、糖色勾芡,打花椒油,浇在主料上。
特点:酸甜咸微辣,桔红色。
锅巴菜
天津的锅巴菜,在口语中称为"嘎巴菜",实际也是锅巴羹,炒肝加蒜水,锅巴菜一定要加香菜、辣子。而且是辣糊才有味儿。这是一种用纯素的卤子(用清油煸茴香、葱姜末,加盐、酱油、芡粉、水制成卤汁),加入煎饼(豆浆摊成的薄片,切棋子块),经卤汁浸过,盛入碗中,再添加麻酱、腐乳汁、香菜(喜辣者加辣糊)即可食。天津锅巴菜,系传自山东的煎饼,经演变,一成为煎饼果子,一成为锅巴菜,皆风行津门不衰。但是,绝不可把锅巴菜,与炒菜或蔬菜的"菜"字联想。锅巴菜不是菜,而是羹汤一类。
油炸蚂蚱
油炸蚂蚱是天津独有的一道风味小吃。蚂蚱,学名蝗虫,对农作物危害极大。蝗灾袭来,片刻工夫,遮天盖地的蚂炸会把地里的庄稼吃得净光。从前,北方的农村深受其害,天津人竟恨到"剥其皮,食其肉"的程度。久而久之,蝗虫没有根除,却吃出一道名特小吃来。逛津城,不吃油炸蚂蚱,是一大憾事。
每逢中秋季节,蚂蚱吃了新熟的粮食,日益肥满,是蚂蚱最受吃的时候。过早,蚂蚱不肥没有子;过晚,蚂蚱老了,皮厚不好吃。油炸蚂蚱的具体制作方法:将活蚂蚱的翅膀揪去,去掉大腿;油锅烧至滚开时,把蚂蚱炸到发黄褐色捞出去油。预先备好放有酱油、醋、香油的瓦盆,里面放些切成丝的葱、蒜作料。炸好的蚂蚱泡在瓦盆里,捞两下即拿出来,空干。卖时,表面再加一点葱、蒜丝。油炸蚂蚱,肥而不腻,又酥又香又脆,如果夹在刚刚烙熟的热饼里,那真是满口异香,味道好极了。所以天津卫流行着一句歇后语,"烙饼卷油炸蚂蚱--夹(家)着吃去吧!"光绪年间,鼓楼北"于十"的油炸蚂蚱很有名气,妇孺皆知。后来西门内沈家栅栏有一个摆摊的,蚂蚱炸成通红色,味道更好。每当傍晚,常见下层市民买上一包炸蚂炸,再来二两直沽老白干,坐在院里或马路边,边喝酒边品尝,颇能表现天津人的饮食特色。后来,人们把活蚂蚱用开水烫一下,然后晒干或晾干,存放到冬季炸着吃,其味道也甚为鲜美。
建国后,由于政府领导农民根治蝗灾的巨大成功,油炸蚂蚱这道风味小吃在津断档多年。近来,在街头巷尾,偶尔也能遇到卖油炸蚂蚱的小店铺。
耳朵眼儿炸糕
耳朵眼炸糕是受天津群众喜爱的小吃。耳朵眼炸糕的传统制法,是选用北河(杨村、河西务)、西河(霸县一带)的上等新粘黄米,水磨后发酵、对碱、揉匀,制成面团。选用优质红小豆煮烂,使用铜丝罗搓沙,放入红糖汁炒成豆沙馅。炸糕团成先使温油下锅,后加旺火炸透。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炸糕火候适当,既不焦糊也不跑馅,出锅后厚薄均匀,呈金黄色,吃到嘴里外焦里嫩,香甜酥脆,而且炸的个儿大,做到"高发",即祝福顾客高开发财的吉祥之意。耳朵眼作糕始于光绪年间,店主名刘万春,店铺字号"增盛成"。因毗邻窄小的耳朵眼胡同,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耳朵眼炸糕。

.PANDADA(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