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官礼是黔西南近代史上的一位真实人物,是兴义地区近代教育的奠基者。他是第四所笔山书院的倡办者和主办人,生于1840年,殁于1910年,享年70岁。是兴义刘氏家族和贵州军阀兴义系中最重要的人物。他亦官亦绅,在政治上军事上效忠于清廷,割据一方。当其进入不惑之年即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的时候,黔西南战事方息,尘埃落定,时局趋于稳定。他会同官绅组建培文局,大兴文化教育事业,商议重振笔山书院,古道热肠,殚精竭力,为地方文教事业的恢复振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其后半生之善举抵消了前半生的杀戮。
刘官礼戎马生涯,但崇文之心不灭。一直心怀“整饬地方”、“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中原儒家“修齐治平”的远大理想。认为“武功只是一时平乱权宜,并非整饬地方之计”,地方之所以落后,经常暴乱的根本原因乃是“文风衰靡”(李正江主编《兴义市志?附录》,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95页)。即是说,兴义地处僻壤,山高谷深,民性刁蛮,愚顽不服教化,所以滋事生非,巧取豪夺,加之盐商、马帮、土匪、鸦片贩子纵横出没,社会混乱而无序,人心惶恐而狡黠,必须一文一武并而治之方可为长治久安之道。即所谓“枪杆子打天下还须笔杆子治天下”。刘官礼所秉承的这种“武以安邦,文以治国”即“武功外悠,文化内辑”的治世方略,其源乃是中原古老的文化思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