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上石坊(三)

家乡区县: 潍坊安丘市

  石坊建筑

  综述  

  庵上石坊位于山东省安丘市城西南33公里的庵上镇,建于1829年(清道光九年),是庵上村马若拙为其嫂王氏所建的节孝坊。据《马氏家谱》记载:马若拙(1788-1849),字子朴,号慧斋,太学生,例授修职郎,候补县丞,是当地的大富户;其兄马若愚(1784-1804),字智斋,例赠登仕郎,候选州吏目,娶诸城大北兴翰林之女王氏为妻。王氏到马家,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婚后三年夫妇未能同房。不久,马若愚染病身亡,王氏秉承家教,矢志守节,躬奉双亲,邻里称她“奉亲守志,节孝两全”。相传石坊由江苏扬州艺人李克勤、李克俭兄弟带领8名弟子用了14年的时间设计雕刻而成,以完美的造型设计和卓绝的雕刻技艺闻名遐迩。素有“天下无二坊,除了兖州是庵上”之说,意谓除兖州牌坊外,天下再无其它牌坊可与之媲美(兖州石坊在文革期间被毁)。有专家评论,庵上石坊是中国1400多座石坊中最为精湛、工巧的一座,某些地方比北京故宫、曲阜孔庙的雕刻还要高出一筹。  

  布局  

  石坊坐西朝东,通高约12米,宽9.35米,全用石灰石垒叠而成。其结构可分为座、身、顶三部分。坊座为4块条状基石及4组圆雕石狮,坊身是由4根立柱组成的正门和两个边门,坊顶为单檐庑殿式。上部两面均刻“圣旨”二字,两面正楼匾分别镌刻“节动天褒”、“贞顺留芳”楷书大字,题跋为“旌表儒童马若愚妻王氏节孝坊”,次楼匾上的刻字分别是“大清道光”、“已丑岁建”。坊上题字传为高密翰林单兰亭所书。石坊的雕刻内容丰富多彩,既有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异兽,又有现实中的风土人情。艺人采用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等多种技法,在不同部位刻画了车马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风云水月等数十种景物。现择其要者,分别介绍如下:  

  人物  

  坊上人物雕刻有神话传说中的仙人,也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大都用写实手法表现。在两根中柱的东西两面,分四组雕刻了精英潇洒的八仙,每组两人。东面左边是韩湘子、何仙姑,右边是张果老、吕洞宾,西面左边是铁拐李、曹国舅,右边是兰采和、汉钟离。其形象生动逼真,不仅借助于拐杖、渔鼓、笛子、荷花等道具表现了人物的身份,而且以不同的神态表情将各自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吕洞宾的豁达、铁拐李的豪爽、曹国舅的深沉、何仙姑的妩媚中含端庄等,都表现得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  

  中柱底座的内侧,艺人安排了反映“耕读渔樵”社会生活的四幅风俗画。其中人物有午间小憩的耕田者,有日暮归来的打柴人,有匆匆奔读的学童,有月夜对饮的渔夫。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如《樵夫暮归》一幅,表现了樵夫在傍晚回家的路上,遇到一条小溪,放下柴担,稍歇片刻,顺便坐地脱鞋,细心拔  去脚上的小刺,令人观之,余味无穷;《渔人夜饮》一幅刻画了两位劳累一天的渔人,将小船揽于河边。鱼网晾在房前,桌前月下对饮几杯水酒,以解除疲乏和忧思,含蓄地表现了渔家的甘苦,耐人寻味。  

  走兽  

  坊上走兽种类繁多,主要有青龙、雄狮、麒麟、牛、马、鹿、羊、象等十几种。其中龙最多,狮最大,其它较小动物散见于画面之中。整个坊顶有12条垂脊,每条脊角的上、中、下部都有一只昂首翘望的龙头(吻),共36只,各相对部位的龙头规格一致。在3条正脊两端,都有一只尾巴上翘的龙(正吻),口衔正脊,相对升腾。这些经过夸张变形的龙,装饰性强,古拙中含灵巧,夸张而不失真,增加了石坊的动感。尤其是在“圣旨”二字和正楼匾的四周(龙边),艺人采用高浮雕和镂空的透雕技法,刻出了数条腾飞于云间的青龙,轻若游丝的祥云,疏密有致,节奏紧凑,散与聚、主与宾、疏与密相比适当,和谐统一,恰到好处地衬托了匾额。  

  庵上石坊  

  在两中柱的东西两面,都有一只圆雕的雄狮,高踞于底座基石上。其形态各异,有的张口露舌,勇猛刚劲,背上有几只嬉戏的幼狮天真可爱;有的足按乡球,乡球上的花纹图案工整细致,几可乱真;有的口含石珠,石珠可用手指拨动而不能取出。艺人的雕刻技艺达到了登锋造极的程度,令人叹为观上。  

  在次楼匾的下方(小额坊),有四幅谐音寓意画,内容分别为“六(鹿)合(鹤)同春”、“太师(狮)少保”、“挂印(音)封(蜂)侯(猴)”、“父子拜相(象)”。画面中的兽类也都刻画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其中《挂印封候》一幅最为精彩。它用镂空的高浮雕刻出一只猿猴,攀援山岩,举起长杆,捅向蜂窝,受惊的黄蜂绕巢乱飞,另有几只小猴藏于山石林木之间,天真活泼,情趣盎然。还有一只悬挂于枝头的鸟笼,用完整石块镂空,可以随风转动,笼中有几只画眉迎风鸣叫,即“挂音(印)”之意,这组巧夺天工的浮雕是坊上最富感染力的部位。  

  花鸟  

  坊上花鸟带有明显的季节、气候特点。艺人因材施技,巧妙地表现了春夏秋冬、风晴雨露等不同季节和环境中的花鸟。在次楼匾上方,对应地安排了四季花鸟图,即春牡丹、夏荷花、秋菊、冬梅。均用高浮雕表现,花头做了些装饰性处理,既有真实感,又有象征性,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完美境界。如《荷花图》上,随风翻卷的荷叶高高凸出画面,薄得近乎透明,正反两面的脉络清晰分明,莲蓬里的莲子可动而不可取,几只栖落花间的小鸟或动或静,各具神态,羽手鳞角都刻画得细致入微,真可谓鬼斧神工。  

  在两边柱的东西两面,刻有牡丹、玉兰、芭蕉、绣球等花卉;两边柱的外侧,分别是浅浮雕的风竹、雨竹。这些花草虽未着重刻画,但结构严谨,富有诗意。令人观之如入其境,仿佛耳闻风雨之声,目睹枝摇叶动。  在坊座基石上,有用浅浮雕刻出的变形的莲花、牡丹、蝙蝠等图案,构图工整规范,刀法简练明快,与主体部位的高浮雕形成对比,使石坊的中心更加突出。

 

能力秀主页: http://wm23.cn/dongxiaoxue

梧桐子主页: http://www.wutongzi.com/uc/61724336.html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5304966175?source=blog

新浪博文: http://blog.sina.com.cn/u/5304966175

董小雪(2014-11-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