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奏响为民务实清廉最强音(五)

家乡区县: 咸阳市秦都区

真整实改 赢得民心

——坚持问题导向抓好整改,让群众看到变化感到幸福

“四风”问题群众最为反感。聚焦“四风”、解决突出问题,是赢得群众支持认可的根本途径。实践证明,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聚焦“四风”、找准靶子,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全力解决好各类突出问题。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势至,则摧山撼岳,天地同力。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咸阳市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整改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台账”方式落实整改任务,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四风”问题,以“下猛药”举措开展专项整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群众意见最大的作风问题改起,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真整实改的成效取信于民。

全市按照“四个一起解决”的要求,围绕市级四大家确定整改任务138项、13个县市区确定整改任务1608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4454条,建立了3本整改台账,实行项目化管理,推行限时办结制和任务完成销号制。同时,市委又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先后分3批部署开展了文山会海、惠民资金兑现落实、超职数配备干部和违规进人、干部职工“吃空饷”、超标配备公车、超面积使用办公用房、“三难三乱”等21个大项47个小项的专项整治,逐一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这是一张反“四风”的成绩单、一份沉甸甸的民生考卷。各专项整治牵头单位、相关部门不等不靠、迅速行动,迎着问题上,盯着问题改。

方向、重点、路径,一场场整治风暴在全市掀起,一系列为民务实清廉的强音在这里奏响,一份份厚重的关于未来的期待也在这里展开。

——向“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说“不”。分两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76项,下放35项;查处“吃拿卡要”、“慵懒散拖”、“走读”、参赌涉赌等违纪违规问题32起、141人。

——“三公”经费压缩16.51%,各类会议同期减少23%,文件压缩21%,评比表彰达标活动严格按照中、省有关标准执行。

——清理清退公务用车306辆,置换36辆,拍卖270辆,拍卖收入4254.85万元;分割、腾退、收回办公用房2300间3.52万平方米。

——减少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项目14个,查处“三乱”问题264起,处理18人。

——核实超职数配备干部2374人,查处违规进人180人,纠正调动工作不转工资关系149人,清退违规借调人员393人,清理“吃空饷”人员319人,清理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55人、社团兼职160人,调整裸官2人。

——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43起,查处61人;摸排信访积案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86件,已化解72件。

——取缔非法办学、违规补课机构32个,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21起,查处无证行医黑诊所59家,查处医疗乱收费4起,查处新闻敲诈等违法案件8起。

——拆改燃煤锅炉290台,关闭露天煤场78家,升级改造水泥生产线7条、火电机组8台,建成垃圾填埋场5座、污水处理站9个。

——查处涉及惠民政策和资金落实案件13起,查处劣质肥料248吨、农药1628公斤、种子1160公斤;查处骗取、截留、挪用征迁资金案件7起,为农民工讨工资1400多万元。

——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288个,调整充实村(社区)两委班子259个。

各县市区、各部门在落实市委确定的专项整治任务的基础上,纷纷确定了各自的专项整治重点,加大整治力度,狠刹歪风邪风——

在“四风”问题整治方面,礼泉县集中整治群众反映的“人情保、关系保”,取消不符合规定的8836户1830人低保资格,新纳入困难群众758户1656人。永寿县248个行政村统一标准,建立“四风”问题、民情问题、整改问题“三本台账”。兴平市实施22个专项整治,先后下发整改交办单174期,交办整改事项1242项。三原县开展“土地乱象、城市乱建、资产乱处”三乱整治活动,查处违法用地案件8件。长武县建立了“54321”工作机制,根治镇干部“走读”。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农村食品安全、食用油安全、肉制品安全等10项专项整治,查纠违规行为1000余起,查办违法案件327起,追究刑事责任44人……

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秦都区实行“三级包抓联系”制度,累计新打机井56眼,新修道路37公里,建成社区便民服务大厅27个,启动建设校安工程35个。渭城区建立“3456”社会服务平台体系,接待群众7000多人次,为群众办事4400多起。武功县开展“十联百包千帮”工程,帮助群众解决一大批实际困难和民生问题。乾县深化拓展“千帮千”扶贫帮困活动,投入帮扶资金1135万元,帮建新房396户,实施帮扶项目1290个。彬县开展整治城乡网吧、禁燃烟花炮竹等“十大整治”活动,受到群众欢迎。旬邑设立便民服务中心35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145个,开展前置式服务项目16项,实施政务公开事项135个。淳化县投资260多万元建设县级政务大厅,在14个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在204个行政村建立便民服务站,在38个重点村建立便民服务点。泾阳县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断提高联系服务群众的水平。市公安局推出80条便民利民服务措施,群众申请办理居民身份证时限由60天缩短至30天……

一组组看似枯燥的数字,却以无声的语言诠释着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攻坚顽症痼疾,依靠扎扎实实的整改,赢得群众真真切切满意的决心,同时也让群众看见身边的许多事情悄悄地变了、感受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和成果。

扎实整改、抓好建章立制,是促进作风持续转变的重要保障。只有坚持既治标又治本,扶正祛邪、固本培元,才能促进作风持续深入转变。

“用制度规范干部行为、用机制制约权力运行。”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市委坚持边整改落实,边总结提炼,注重把成功做法和经验用制度固定下来,抓好各项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便于遵循、便于落实、便于检查的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的笼子。

市级“四大家”计划修订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重点科级岗位人员轮岗交流制度》《违反八项规定公开曝光制度》《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和公开制度》等制度95个、已出台40个,13个县市区委常委会计划修订完善制度404个、已出台262个。

这些制度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抓大又不放小,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具体化、规范化,进一步规范了权力运行,管住了干部行为,堵塞了滋生“四风”的漏洞,成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行为准则和刚性约束。

niceACE(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