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拉花

家乡区县: 石家庄市裕华区

井陉拉花类属北方秧歌。井陉拉花产生并流传于井陉县境内,是一种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清,源远流长。井陉拉花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井陉拉花经过多次挖掘、整理、发展,享誉全国,名扬海外。井陉拉花有多种流派沿传,有关“拉花”称谓的传说很多。一说拉花是在拉运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又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说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

广泛流传于矿区和周边的井陉乡村,自古以来就以她那深沉、朴实的风韵,刚健、苍凉的艺术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舞姿深受百姓的喜爱,新中国成立后,矿区文化馆(当时称石家庄市第二文化馆)对这门民间艺术进行了收集整理。1956年3月,在区文化馆的帮助下,矿区东南正村的拉花队代表河北省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拉花》以其刚健又优美、即热烈又苍凉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荣获优秀节目二等奖。汇演结束后,受到周恩来、朱德、董必武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拉花从此走出大山,走出太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间艺术被禁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艺术得以复兴。横涧、贾庄、北寨、张家井等村都有了自己的拉花队伍,参加一年一度的正月花会表演及民间传统庙会。同时,“拉花”作为民间艺术走进了校园,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小学生拉花表演队。
由上综诉,拉花的发源地为矿区一带,而兴起,也是在矿区。

刘姝含251(2014-11-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